无字惊鸿 作品

第 92 章 起义

这几日开封城内的众人,心情可算是跌宕起伏。

先是皇帝和达官显贵们纷纷出逃,丢下百姓自己去了安稳的南方。城中怨声四起,但跟着他们走的百姓人数倒是不多。

一来,城中一直在流传平定军能阻击金军的流言,开封城的形势并不怎么危急。

二来,对普通百姓而言逃难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小事。贵人们可以带着家当坐马车悠悠闲闲地出发,他们却要自己背负行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南走。

辛苦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很危险。

朝廷一乱,各地贼匪四起。哪怕路上好运没碰见金军和匪寇,失了家宅土地的庶民日子也过不下去,迟早坐吃山空。

因而城中百姓只是怨愤贵人们独自出逃,心里渐渐生出了“这样的狗皇帝不要也罢”的危险想法。

李纲没有空去管城中流言。

他也没心思管,甚至还有点放任。因为李纲想做的是守卫国土,而不是守卫傻缺君王,他也是有脾气的。

李纲不管,其他手里没兵的臣子就更管不了了。控制流言得官差配合,官差衙役都被李纲调去干别的了,哪里有人手分给他们去抓传瞎话的百姓。

在这样微妙的气氛下,又有一则新消息流传了出来。

先是有零星一些被皇帝带走的平定军士卒悄悄跑回了开封,惶恐地找到暂且接手平定军的将军,说了自己逃回来的缘由。

那将军是个主战派,自然不会苛责有心卫国的好儿郎。对于皇帝南逃的事情,他心里也憋着火呢,看他们跑回来,将军其实也有暗爽。

他摆摆手,让士兵们赶紧入队。

皇帝当时带人是随便拉了一些队伍就带走了的,压根没去清点计算到底带了谁。现在士兵们回来,只要把他们打散到别的队伍里,皇帝恐怕都不知道有人做了逃兵。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将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一两个逃回,他们也不一定有认识的人同在南行的队伍里,其他士兵不见得会检举他们。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日下来越来越多的士兵跑回来。粗粗一数,快有百人了。

这么多人,皇帝是瞎了才会发现不了。

就算皇帝发现不了,跟着皇帝一起走的心腹将领也会察觉到人数不对劲。

将军头疼起来,赶紧去找李纲,想商议个对策出来。

李纲木着脸给他看最新奏报:

“你的消息过时了。”

零星跑回来的士兵速度不够快,他们又没有代步工具。所以从之前跟着皇帝出发再到回京,用时不短。

这个时候,南边该发生的都发生完了。

李纲这里收到了平定军分支的传讯,说他们解救了不少女眷和老弱。

在平定军口中,事情是这样的——

他们跟随皇帝南下,期间有一些零散的士兵不肯继续往南走,自己悄悄跑回来了。起初人数少还好,人多之后皇帝就有意见了,非要派遣人去把逃兵抓回来。

而后王

驾就在某处停留()?(),

等待外出的平定军将人抓回。

结果没想到他们早就被山匪盯上了()?(),

分了一小半人出去捉逃兵之后18()18?18@?@?18()?(),

山匪认为这个队伍战斗力大减()?(),

正是出击的好时候。

于是山匪就打上门了。

皇帝自己停在那里不动,目标那么大,还一停就两三天。山匪对附近又熟悉,攻打起他们来简直事半功倍,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

留守的平定军只能护着皇帝逃跑,其余的辎重等物无法兼顾。毕竟带着它们跑太耽误工夫了,一不小心皇帝也要被抓走。

然而山匪有备而来,他们的这番出逃也不顺利。

将军看到信件里说那些贪生怕死的男人为了自己逃跑,丢下妻儿老小不顾,任由他们被山匪捉走了。

将军气得怒发冲冠:

“真有此事?!”

李纲叹了口气:

“那些人的家眷也是这么说的,应当不假。”

将军一愣,这些人被救出来了?

他接着往下看。

信中确实没有抹黑那些男人,“山匪”在抢劫那些人时故意放了点水,给了男人们逃跑的时间。

虽然不是每个跑的时候都不顾老弱妇孺,但大部分确实是只管自己逃窜。那些被丢下的亲眷心中有怨愤,在平定军写信时就也跟着写了一封,谴责那些人自己逃跑。

开封这里只看到有受害者同样声讨软骨头男人,没看到非受害者为自己家的男丁叫屈——主要他们也不知道平定军写了什么——所以李纲等人就默认所有男人都这个德性了。

想想他们弃城而逃的举措,好像也不让人意外呢。

说回山匪。

山匪掳走了钱财人口后,可能有些得意忘形,并没有太过遮掩自己的行径。被派出去捉拿逃兵的那支队伍察觉到了端倪,赶紧回来支援。

这件事情上信件里写的语焉不详,似乎在遮掩什么。

聪明人一看便知:

“看实在搜寻不到,顺势回来复命的主意。”

反正皇帝还指望他们保护自己,又不可能计较他们没抓到人。到时候再渲染一下附近山匪横行的危险,皇帝就不敢继续停留在这里了,只会催着继续上路。

只是没想到他们离开后才拖延了两日,皇帝就被山匪打劫了。

由于捉逃兵是在做戏,这支队伍便没有走远。反倒是装模作样打探逃兵消息时,意外听闻了有山匪做了笔“大买卖”,怀疑是皇帝遇到了危险,及时赶来支援。

——虽然没救到皇帝,但及时救下了他们的亲眷,怎么不算及时呢?

后续就是这支队伍担忧他们人少,继续在外待着还会遇到其他危险,干脆先护送贵人们去周围县城里待着。

而后从贵人口中得知了他们离开这两日发生的事情,写成书信传到开封,告知开封守将一声。

书信的最后,平定军的负责人表示:

“还请将军派兵去解救

官家!()?()”

没了钱财马车傍身的皇帝估计还在哪个地方猫着呢,走不远的。李纲要是不赶紧去救人,皇帝一定会狠狠记他一笔。

将军揉揉眉心:

“这都是什么事,开封正是局势危急的时刻,还要分出人手去给官家善后。()?()”

将军有些不情不愿,但他也知道自己这边没有拒绝的余地。等打退了金人,皇帝还是那个皇帝,算起旧账来他们谁都吃不消。

李纲麻木地说他已经派人去清点兵马,分出一支往南接应皇帝去了。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清点完毕,正准备出发。

将军脸色难看:

“可金人已经进入开封地界了。?()????????()?()”

一个搞不好,这支队伍就要在外头和金人碰上。

李纲叹气:

“官家距离此地也不远,走快一些、倘若没碰见金人,还是能把人接回来的。()?()”

别看他们出走快十天了,路上因为带的东西多、养尊处优的皇帝又受不了颠簸,行进速度其实不快。

之后更是在原地停留了两日,又耽误了赶路的工夫。总之到如今,他们竟然还没走出开封府的范围,而是在边界停留。

金人从河东路打过来,算是从西北往东南打。路线稍微往南偏移一点,就会撞上南界的皇帝队伍。

偏偏走哪条路,其实不是金人决定的。

完颜宗翰往开封打本皇帝南逃了,自然不会继续直奔开封,而是朝南去追皇帝。

不然跑到开封也没用,开封里如今做主的同样是个主战派的硬骨头,去那边得被李纲和岳飞前后夹击。

李纲选出来接应皇帝的队伍还没出发,又有新的消息传来了。

这次送来的是个更糟糕的内容:

“报——官家和诸位重臣皆被金军俘虏了!”

李纲大惊失色:

“怎么会?!”

传信兵神色凝重,说他们在外打探金人足迹时,发现金人往南去了,疑似是直奔皇帝而去的。

结果还真让他们好运碰上了皇帝,一口气全部抓住,一个都没能逃出来。如今金人正拿着皇帝当挡箭牌,和岳飞的军队对峙,还想抓着皇帝来开封捞油水。

完颜宗翰想着,自己手握皇帝,开封怎么也得开城迎接他入内吧?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李纲不用分出兵力去救皇帝了。因为已经晚了,送士兵出去打金军也救不回来,只能投鼠忌器地和金人谈判。

虽然李纲可能并不觉得这是好消息。

秦将闾这边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

秦将闾担忧地问道:

“接下来该怎么办?李纲不会真的为了狗皇帝妥协吧?”

始皇听着“狗皇帝”这个称呼,不由有些心塞。皇帝一词是他发明的,如今被后人霍霍成这样,感觉逼格都掉光了。

晦气。

后世怎么什么人都能当皇帝。

刘彻冷酷地说:

“金人还想来开封?

赶紧把他们打回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