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比惨(第3页)
这场战役里孙膑用减灶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国大军里不少士兵都逃走了,齐国只剩残兵败将。于是轻敌冒进,被孙膑覆灭。
不过魏国自己的史书《竹书纪年》里、还有《战国策》里都没写这场战役中有庞涓和孙膑,献计的也不是孙膑而是田盼。
但不管是谁出的计谋,反正这一次又是齐国打败了魏国。
关键在于,这次依旧是魏国和别的国家打仗,齐国横插一脚。好巧不巧,魏国打的是他的另一个仇人韩国。
魏惠王听完眉头紧皱:
“寡人攻赵,齐国要插手。寡人攻韩,齐国还要插手。齐国管得也太多了,当年韩赵害寡人至此,难道还不许寡人反击吗?”
若非魏国被齐国两次大败,导致国力大减,给了秦国趁虚东出的机会,后来也不会开启合纵连横的时代。
魏惠王一口咬定:
“都怪齐国!秦国最后一统天下,皆是齐国搅局的缘故!寡人还听闻秦灭六国时齐王作壁上观,好哇,齐国一定是故意的!”
原来从这么久之前,齐国就在给秦国送血包了。这两家真是狼狈为奸,让人不齿。
魏惠王问臣属:
“齐王还有几年好活?”
他齐桓公当初晚年生病的时候,就遭遇过诸子争权。
儿子们光顾着抢王位,没人关心齐桓公死活。有的说齐桓公最后是病死的,也有的说他是被饿死的。
不管他是怎么死的,反正他死后没人给他收尸。足足六十七天后,争完王位的新任齐君才来收敛,当时尸体都生蛆了。
魏惠王骂了一句活该,就说:
“去,派人去挑拨那些齐国公子,好好跟他们说一说最后是谁赢了,他们兄弟又都是怎么争夺王位的。”
先让齐王的儿子们自己打起他的好儿子都对他干过什么。齐国不是很喜欢插手别国的事情吗,那他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魏惠王:寡人吃过的苦,也要让齐王吃一遍。
秦臣微妙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齐国那头很快乱了起来。
哪怕齐桓公早就知道了自己死后诸子争权的事情,可大家又没仇,谁会没事跑去跟齐王说你死后尸体生虫这件事啊。
齐人自己打探到消息后,都会言词委婉地粉饰一下太平,免得大王听完气死。现在魏惠王撕破脸皮,直接贴脸开大,齐王险些没厥过去。
古人事死如事生,不是说着玩的。侮辱尸体有时候比侮辱活人还严重,没人会忍下这口气。
齐王小白气得眼冒金星:
“寡人和你魏王无冤无仇!”
最后再说一遍,田齐干的事情,和他吕齐无关!
魏王不痛不痒地回应:
“寡人也是好心告知你真相,不想看你被臣属蒙在鼓里。”
而后趁着齐国公子作乱之际,举大兵进攻吴地。趁机夺取了吴地几座城池,占尽便宜。
楚王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兵攻吴。
齐王和魏王之间的笑话被玩家发到了论坛上,天天在论坛翻八卦的扶苏又看见了。
看完之后,扶苏忽然想起来:
“这么说的话,其实楚国也可以挑拨一下。”
三国打架,怎么能只有齐魏撕破脸皮?楚国休想独善其身,不如一起吧。
毕竟拿身后事说事真的挺有效果的。
很快,受尽刺激的齐王得知了楚悼王的故事。自己倒霉的时候,就要听听别人的倒霉事开心一下。
想到楚国也和魏国一样,趁着齐国内乱跑来占便宜,齐王怒从心起,也派人将楚国的故事宣扬了出去。
楚王于是也知道了自己死后,楚国贵族们想要趁着他的葬礼射杀吴起。
结果吴起这家伙倒好,跑到他尸体旁边拿他尸体当挡箭牌。而那群贵族,看到君王尸体还不收手,连着先王尸体和吴起一起射成了筛子。
楚王:!!!
贵族也就算了,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吴起,寡人待你不薄啊!
楚国也乱起来了,楚王要算这笔账。但贵族坚称这件事还没发生,凭什么提前找他们算账。大王就是趁机发难,想削弱贵族的权力。
效果好得出乎预料,扶苏没忍住,又将魔爪伸向了赵国。
楚王和赵王没有仇怨,不会闲得没事去曝光赵国的隐秘。没关系,可以找人假装成楚王的人,再去四处宣扬赵武灵王被小儿子饿死的故事。
搞完事情,扶苏跑去找阿父分享:
“现在赵国、齐国、楚国他们都乱起来了。”
太子过于调皮,但头疼的又不是自己。
所以始皇夸了儿子一句能干,把小太子夸得心花怒放。
扶苏依偎在父亲身边说:
“我觉得现在这样还不够。”
始皇愿闻其详。
扶苏分析:
“只有三国乱起来太少了,而且他们只是内部自己乱自己的,没办法因此互相生出仇恨来。”
始皇便问他还想折腾什么事。
扶苏道:
“跟他们讲一讲勾践、魏惠王、燕昭王这些人是怎么寿终正寝的吧。”
尤其是魏惠王,活了八十一岁呢。不仅活得久,死得还很安详顺遂,根本没有吃过什么苦头。
反观其他人,不仅死得早,还死得惨。人呢,就怕一个对比。
关键人家魏惠王的儿子还孝顺。
魏国举办丧礼的时候,遭遇大雨雪。他儿子说什么都不肯延期举办,宁愿在风雪中扶灵,后服了他。
虽然太子这么干不一定是真的孝顺,可能还有政治作秀的缘故。但这不重要,听在父子失和的那群君王耳朵里,这就是儿子孝顺的表现。
齐桓公他们一定嫉妒死了吧?
还有勾践,也是好好地活到晚年才死的。据说死的时候差不多五十六岁,也没传出诸子争权的笑话来。
作为吴越之战最终引起几国纷争的罪魁祸首,怎么能放任越王置身事外呢?他们最好全都打起来,越乱越好。
始皇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还有朕给你当后盾呢。”
哪怕回头各国发现了是扶苏在背后搞事也不要紧,他有的是办法护住儿子。
扶苏只是小年轻爱玩了一些,这群君主都是百年前的老前辈了,怎么好意思和晚辈计较。
扶苏却说他有办法不暴露自己。
然后兴致勃勃地把这些故事全都发到了论坛里,等着好心玩家跑去四处宣扬。
玩家间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的,没多久全天下就都知道了。
各国把故事扒拉了一遍,越看越生气。
不仅是生气大家的命运不同,还生气于凭什么各国的故事都那么完整,只有秦王的故事他们打探不到。
虽然各国没发现是秦人在搞事,可唯独秦王一片空白,也很显眼。所以他们便把主意打到了天外人头上,想问问天外人知不知道秦始皇怎么死的。
总不可能秦始皇也寿终正寝、儿孙孝顺吧?什么好事都让那秦政占了,没有这样的道理。
被问到的玩家挠挠头:
“你们想知道秦始皇怎么死的?这我哪儿知道啊!”
都说了历史出现断代了,记载很少的。他就知道秦后头是汉,秦朝延续了多少年都不清楚。
不过这人还是给出了一点讯息:
“我听说过一个小道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
赵王精神一振:
“你说!”
小道消息啊,这种东西真实度不可考,却一定非常非常劲爆,正适合拿出来刺激一下秦王。
玩家告诉他:
“据说汉朝开国皇帝只比秦始皇小三岁。”
赵王嘶了一声。
这这这,汉朝天子总不可能活了几百岁。所以既然两人年龄相仿,那岂不是说秦国一统天下没多久,就被汉给灭了?
赵王大喜:
“这个消息对寡人很重要!”
当即送给玩家不少道具,作为感谢。然后飞快把这件事散播了出去,美其名曰不想让同一个祖宗的远房亲戚被蒙在鼓里。
赵王假惺惺:
“秦王啊,你不要太难过。虽然好不容易一统天下结果被别人摘了桃子是挺惨的,但你好歹统一过天下啊!”
赵王是不信什么白手起家的,觉得那也太难了。他猜那个汉王八成是秦朝的开国功臣一类的,被封了汉中作为封地。
分封制嘛,大家都熟悉了,没人觉得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不搞分封。所以既然会蹦出一个汉王,就绝对是秦始皇把功臣或者宗室封去了汉地。
不过宗室的可能性不大,秦朝刚建立,就算宗室篡位,也不太可能更改国号。相比起来,功臣论比较可信。
始皇:……
这群人还挺逻辑自洽的。
不过这对秦国来说是件好事。
始皇直接对群臣道:
“诸位也听见了,分封制断不可行。施行分封之后,我大秦被功臣所篡,可见此制度早已不合时宜。”
知到内情的李斯嘴角一抽。
他们陛下什么时候和太子学会了满嘴跑火车?
其他人不明真相,哪里晓得这是胡扯的,一个两个都听了进去。唏嘘的同时,还有些紧张。
毕竟外头都说是功臣篡国,这——在场诸位可都是未来的功臣!
虽说汉王和王上的年龄差是三岁,他们的年龄对不上。可那些人自己也说这是个小道消息,不保真。万一不是三岁,而是五岁十岁呢?
幸好,里头有些人是其他时代的。
他们想到这里就放心了一些,总不可能是他们被分封去了汉中当汉王。所以需要警醒自危的,只有秦王政时期的人物。
那些被调入中央的郡治长官们压力极大,不由怀疑起自己来。尤其是之前在汉中郡当官的那几个,冷汗都下来了。
扶苏安抚了一句:
“能得封汉中的定是天子近臣。”
言下之意,人选大概率是没出现在这里的关中高官。
众人纷纷松一口气。
始皇借机打消了众人以后继续实行分封制的同时,也顺便敲打了他们一下。今日过后,想来诸位也不敢仗着功劳就自满了,生怕会被同那什么汉王扯上关系。
——你这么嚣张跋扈,是不是看不起陛下,想学汉王篡位?!
群臣试探着询问始皇:
“王上对那汉王的身份,可有猜测?”
哪个臣子封地会在哪里,王上应该早有安排吧,总不可能是大一统之后再来临时任命。
见臣子们依然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始皇就知道得给他们一个切实的人选。不然臣子天天提心吊胆的,耽误干活。
始皇沉吟了片刻:
“应当是刘季。”
这人大家都没听说过,不由面露疑惑。
扶苏帮忙解释道:
“刘季被阿父派去了楚地。”
暗示大家这是一步暗棋,所以大家才不认识他。
也不算骗人,毕竟大一统之后刘季确实在楚地任职。私底下捉出了不少潜藏的六国余孽,表面上就是个寻常太守。
介于汉高祖确实是刘邦,始皇现在把刘季拎出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李斯在旁边听完心想,刘季要是知道这对父子在外头这么败坏他的名声,又要汗流浃背了吧。
李斯悄悄摸摸给刘季发消息:
「陛下刚刚封你做汉王了。」
刘季:???!!!
刘季险些一个病中垂死惊坐起:
「怎么回事?!」
李斯却不肯回他了,就让他一个人忐忑不安去吧。
刘季只好跑去戳太子殿下,求个解释。
扶苏随口回道:
「那些人误以为父亲搞分封封了个功臣汉王,后了你的名字。」
刘季:陛下不能编个不存在的名字吗!
反正都是不认识的,刘季他们不认识,其他假名他们肯定也不认识。为什么不叫别的,非要叫刘季啊。
哪怕说是刘邦都好啊!
扶苏许诺道:
「那下回说刘邦,不说刘季了。」
刘季:……不是,就不能换个姓氏吗?
扶苏忽略了刘季的小意见,扭头对阿父小声说:
“刘季希望我们下回用刘邦的名字。”
始皇不虞,否决了:
“刘邦不配做我大秦功臣。”
哪怕汉王再怎么在众人心里是个篡位的乱臣贼子,前提也是他因功封王了。刘邦是个彻头彻尾的反贼,凭什么当大一统功臣?
扶苏想想也有道理:
“那下次还是说刘季吧。”
至于刘季自己的意见,不重要。
李斯旁听完,幸灾乐祸。
不过这次他可不给刘季通风报信了,因为报信的事,他刚刚被太子瞪了一眼,差点引火上身。
扶苏:我阿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跑去告诉刘季,是不是对陛下有意见?
始皇叫住李斯:
“如今天下都在嘲笑朕被臣子篡位,此事便交由丞相来解决。”
李斯叫苦不迭。
陛下果然也不高兴了,连爱卿都不叫了不说,还把烫手山芋丢给他。各国嘲笑秦始皇,他怎么解决?他又不能勒令那些人闭嘴不许笑了。
扶苏威胁:
“若是丞相解决不了的话,那也不能怪孤将丞相干的好事拿出了。”
区区汉王如何能够篡位?
当然是因为朝中有丞相乱国了!
李斯无语凝噎:
“殿下,这样岂非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到时候陛下还得被人嘲笑第二回识人不明,说他看重的丞相也是个逆贼。
扶苏不以为意:
“孤不会把帽子扣到胡亥头上吗?”
问就是始皇帝驾崩之后胡亥杀兄篡位,一切都是胡亥的锅。
他阿父能稳稳压住李斯,胡亥压不住,是胡亥无能昏聩、李斯贪心不足,关始皇帝什么事。
李斯:对啊!还可以推锅给胡亥!
李斯福至心灵:
“定是胡亥封的汉王!与陛下无关!”
扶苏颔首:
“去吧,好好干。”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真没用,还要孤给他提供思路。
始皇:还是朕的太子最能干。
晋江今天抽了20多分钟,我刚把存稿放进来,还没来得及定时,它就抽了,可恶,时间卡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