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直播(第3页)
“秦政活了八十年,他又那么纵容孩子,想来太子确实该是很清闲的。”
言下之意事情都被当爹的大包大揽了,儿子可不就有的是时间摸鱼划水了么。
主播站在展馆门口:
【来逛画展,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几千幅画虽然没有全都展示了出来,相似度高的那些里只挑了一幅展示,但剩下的数量也很可观。】
她一指前方的几座仿古建筑。
【看到了吗?这些都是!】
【最左边这个是专门展览巡游画作的,都是陛下和太子巡游时期的见闻,这个是一定要看的,千万不能错过!】
【家人们,你们想想,我们平日都是从影视剧里了解古代的街景环境,或者从纪录片里看看专家复原的古建筑。】
【但是还原度到底有多高,真的说不好的。不像这个,这可是当代人的亲笔画,还是写实派,据说走在里面跟穿越了似的!】
主播说着说着,甚至都顾不上介绍其他几个建筑都展示哪些主题的画作的。她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巡游主题,进门先是一个仿古的城门。
室内建个城楼大门看起来不伦不类,但城墙头上的牌匾写着“第一次巡游”,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仿佛进入了巡游现场。
博物馆搞得像模像样的,还弄了几个穿着卫兵衣服的守卫塑像立在两侧,仿佛在检阅来往行人。
主播今天特意穿了初秦制式的裙子,周围好多跟她一样穿传统服饰的,大家都在排队进城,氛围感拉满。
刚踏入城门,主播就没忍住“哇”了一声。
她只听说过这个展馆,没去网上搜过照片。网友都说别搜照片直接去,不然惊喜感会大大降低。
现在踏入其中,主播才知道网友为什么这么说。
——她以为里面是挂了一排排的电子打印画作,其实是画作被等比例放大了,然后贴在了墙壁上。
画里的人和真人差不多大,走在里面真就感觉自己进入了古代街道。要不是周围有警戒线拉着不让靠近,还有玻璃墙贴在画上隔绝氧气,沉浸度还能更高。
天幕外一群古人是感受不到主播有多激动的,这些街景他们早就看惯了。见主播激动得小脸通红,还很疑惑她在激动什么。
主播简直流连忘返:
【我听说这些画作里有小彩蛋,让我绝对不能错过骊山陵的博物馆。】
很快,主播在里头找到了她想要的彩蛋。
【快看!这个在和老妇人交谈的像不像李斯?】
镜头对准不远处一个站位原因只露出半张脸的老者,对方一身低调的衣衫,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布料其实很精贵。
主播没忍住拍了好几张照片。
由于这个展馆展示的不是真正的文物,很多其他博物馆禁止的东西这里都是不做限制的,这大大方便了来往的游客。
李斯看着天幕上的那个画中人,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好像真的是他,居然画得如此之像。
不过,倒是比他现在看着年轻很多。
想想也是,这是第一次巡游,那时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冯去疾羡慕地说道:
“有了殿下的画作,后世人竟然对李兄的长相如此熟悉,光看一个侧脸就能认出你来。”
不像他们这些人,画师的画作还原度非常有限。他们自己有时候对着画作都认不出来是自己,而且还不见得能传到后世。
这会儿大家都顾不上后人派什么机器人进地宫的事情了,机器人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不晓得。
李斯强压下嘴角的笑容:
“殿下不可能只画了在下一人。”
确实,主播很快又找到了其他臣子,俱是始皇一朝的名臣。
但这些都比不过另外两个。
主播一回头,发现市集区域的画作中,有两名男子站在某个摊位前相谈甚欢。他们微微侧身,头偏过来,面对面聊着什么,相处的氛围看起来异常融洽。
主播差点激动地尖叫出声,努力了再努力,才成功压低了声音:
【那两位是陛下和太子!】
虽然早就知道太子能画出第三视角的自己,可亲眼看到还是觉得很震撼。这种走在大秦街道上偶遇两位的惊喜感,谁懂啊。
弹幕里已经柠檬一片了。
「呜呜呜,早知道博物馆是这样的,我早去咸阳了!」
「不行,今年的假期必须去咸阳旅游」
「本咸阳人一直没去过始皇陵,觉得皇陵能有什么好看的,对不起,是我太孤陋寡闻了」
「摩多摩多,主播赶紧再找找别的彩蛋,听说太子很喜欢搞这种画里藏人」
主播依依不舍地和陛下太子合了好几张影,这才继续往前走。
这些画作是按照巡游路线挨个展示的,刚刚她看到的就是武关中的模样。后头还有山水、村庄等各式各样的场景,虽然切换时没有那么丝滑,但大家可没心思挑刺这个。
主播捕捉了从车窗里探头的太子,合影+1。又捕捉了坐车太久出来骑马因而混在马队中的陛下,合影再次+1。
她像个掉进米缸里的老鼠,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拍不过来。
【不行,我回头还要再来逛几次。我觉得一两次根本没办法找出所有彩蛋,肯定会有遗漏的!】
「建议做成vr游戏,我一定拿到全彩蛋成就!」
「臣附议!」
第一次巡游的画展最后一组图是泰山封禅图,博物馆特意安排了一个圆形的大厅,周围一圈墙壁还原了整个封禅时的站位。
参观者就仿佛站在人群中,四周都是臣子,最前方是两位君上背对着他们,站在供桌前,向天地念着祭词。
主播十分惋惜:
【可惜只有背影,如果有正面的话,一定非常适合合影。】
这话秦政听了还能端得住,毕竟在现代待了十多年。嬴政却感觉到了冒犯,表情很是不悦。
正面面对的方向是天地和泰山神,后世人要是站在那里,岂不是不敬仙神?弄得好像自己祭天是在祭她一样。
嬴政当即发出弹幕:
「主播慎言!」
可惜这么一条“秦始皇:主播慎言!”迅速淹没在了粉丝的弹幕里,没有被主播注意到。
主播光是把八次巡游的展区全都逛一遍下来,就花了半个上午。这还是后面几个区域走马观花才能达成的,要是和之前一样挨个找彩蛋,那一天都出不来。
主播到底还记得自己在直播,答应了要带大家把几个博物馆都逛一遍。
离开巡游画展时,她还解释了几句:
【其实一共是九次巡游,但第九次太子没有作画。据说第九次是凑数的,为了凑够九这个极数,去的地方正是骊山陵。】
【《始皇帝传》记载,当时陛下感受到大限将至,就叫停了太子对皇陵的吹毛求疵,告知工匠可以开始收尾了。然后陛下带太子来了一趟,视察骊山陵建造得如何,看完之后非常满意。】
【可能因为陛下身体衰败的原因,也可能是太子觉得皇陵一行没必要画,所以这一趟没有任何画作,博物馆才只展览了前八次的画。】
有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忍住不去问对方为什么。
蒙恬可以忍住。
侍者却没忍住:
“殿下缘何最后一次不曾作画?”
扶苏倒是好脾气地回答了:
“你不觉得画地宫中的场景,再把画挂在地宫作装饰,看起来很奇怪吗?”
原因就是如此简单。
侍者:……
主播来到了下一个展馆前:
【这个展馆里全部都是太子给陛下画的肖像画,全!部!都!是!】
说着,镜头贴到了展馆门口的介绍上。
上面明明白白写了秦梓桑给他爹画了上千幅肖像,有单人有合照。这还不包括那些被放到巡游区域展览的,不然数量还得翻个倍。
【据说太子殿下闲得没事就给阿父画一张画,谁看了不夸一句父子情深?】
主播踏入室内,带大家亲眼看看始皇帝陛下从幼年到老年的岁月变迁。博物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路看过去真的冲击力巨大。
嬴稷一看就觉得不对:
“别的先不说,怎么还有幼年时期的政儿?”
弹幕也在问。
主播回答:
【这是太子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陛下的相貌,艺术加工出见过陛下当年模样的侍者和臣子都坚称画得很像,陛下以前就长这个样。】
幼年公子、少年秦王、青年秦王、壮年帝王、暮年帝王,一路走过来,仿佛亲眼见证了陛下的数十年成长。
每一个形象都是鲜活的,有笑有怒,有悲有喜。有私下里放松亲近的模样,更有朝会上威严庄重的姿态。
而大部分画作里,还有一个从稚童渐渐长大成人的太子陪伴着。
主播停在一张年轻秦王陪幼子堆雪人的画作跟前,喜欢得不行。
【太子小时候好可爱啊!】
秦梓桑作画喜欢在一侧留下一整条的空白区域,用来题字。一般会写下作画的前因后果,或者画作内容具体是什么,还有作画时的心境。
但这一幅除却写了这是哪年父亲陪自己玩雪之外,只额外题了一首诗。
【看到这首诗了吗?这首叫《新雪》,和诗经一样的文体,是太子自己作的,描述的就是幼年父亲带他玩雪。】
【太子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这首诗一直在语文教科书里,但是作者标的是佚名。要不是藏书坑里出土了太子的诗集,我们都不知道这就是太子写的。】
「我以前超喜欢这首诗的!」
「我记得必背古诗里还有两首也是太子写的,一首是歌颂父亲的《山岳》,另一首是表达出门在外对父亲思念的《飞雁》,都是特意写给阿父的」
「陛下当初看到这几首诗不得幸福得昏过去」
「不至于,也就是拿着爱子的诗作翻来覆去看几百遍而已」
「《飞雁》好像是当年灭赵时太子跟随大军在外时写的,传记里说传信兵快马加鞭将家信送回咸阳,赵国灭亡后陛下就亲自去邯郸接儿子了」
「陛下:太子说他想朕了,朕得去接他回家」
从没收到过儿子写诗的嬴政:……
可以了,不用再说了,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反复拿出来提的?朕已经知道他们俩父子情深了,朕一点都不在意。
偏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蒙毅安慰陛下:
“长公子不擅写诗,许是因此才未曾给陛下写过这些。”
嬴政面色不变:
“无妨,朕不需要。”
李斯偷瞄了陛下一眼,没敢说他觉得陛下那个表情分明就是很想要。
李斯想到他该怎么自救了。
等长公子回来,他就去用尽解数提点公子,帮他们父子修复关系。比如告诉公子,陛下超级想要您给他写首诗。
嬴稷就没这么口是心非了:
“寡人也想要。”
嬴柱十分为难:
“父王,我写不了这些。”
嬴稷嫌弃地看了他一眼:
“谁要你写的?寡人想要梓桑写的,你写的不行。”
嬴柱:。
那你梦里想去吧。
嬴稷还在那边自顾自感叹:
“唉,这种东西叫你们去写,你们乐意写,寡人还不乐意收呢。看你们写的寡人觉得别扭,还得是梓桑来。”
公子子楚心想,梓桑怕是不会写给你的,他毒死你都不带眨眼的。
可惜上次安国君提这个旧账,就被大王给收拾了。子楚可不敢说出口,顶多在心里嘲笑一下祖父。
无独有偶,嬴渠梁也想要。
而且嬴渠梁觉得他和昭襄王不同:
“梓桑应该愿意给寡人写一首,寡人如此慈爱,不像稷儿那般,总是惹人生气。”
公孙鞅:……非要自己人内部拉踩吗?
嬴渠梁:没办法,全家也只有稷儿能稳定垫底了。
参观完始皇帝画像之后,接下来还有一些其他人的肖像画展。除此之外,秦梓桑还画过一些零散的画作,比如花鸟风景,名剑宝器等等。
主播仔细阅读了画作旁边的题字:
【我发现,太子画这些物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随便画一画练手。而画风景,则大多是陛下突然提起想看什么风景,但因为太忙没时间去,太子就画出来哄陛下开心。】
说着,她发现一个盲点:
【你们看这把剑,和刚刚陛下肖像画里的剑是一样的。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说画东西是练手了,合着这些单独的物品是陛下县制画里的配饰。太子为了能一口气把肖像画画得完美,提前练习了配饰和背景的画法。】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对比一下县制,就能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某个很空的场景图,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在另一幅肖像画里作为背景出现过,而且画得更精美。
可惜博物馆太大了,想要对比这个有些麻烦。主播决定等回家之后用电脑下载这些图的高清扫描照片,再去细细研究。
逛完秦二世画作博物院之后,接下来主播要去的是陶展。
【看过《始皇帝传》的大家应该都清楚吧?太子曾经命人制作过陛下的小陶俑,非常精致可爱。后来机器人在地宫的隐藏隔间里拍摄到了,我们才能一睹真容。】
进入陶展博物院,就有卖纪念品的地方了。纪念品是用现代材料仿制的小陶俑,虽然是机械化流水线产品,但也非常可爱。
主播没忍住先去买了个纪念品:
【都想买,但是太贵了。这次先买一个这个,三头身小太子站在凳子上给阿父束发,可爱死了。】
巴掌大的陶俑捧在手心里正正好,拿回家当摆件也非常不错。
当事人扶苏:……
虽然是他做了自己和阿父的陶俑收藏,但这不影响他觉得别人收藏他和阿父的陶俑哪里怪怪的。
扶苏撑着下巴:
“阿父怎么不管管他们?”
未话的吗?难道是两千年过去,已经无所谓了,懒得管那些难以约束的后世人?
嬴政有些无法理解:
“梓桑为何要做这种东西?”
即便看着可爱,可陶俑他都是拿来做陪葬品的。
冯去疾小声提醒:
“殿下也是拿去做陪葬品的,这不是陪葬到地宫去了吗?”
所以应该问后世人怎么陪葬品都买,带回家也不嫌晦气的。
嬴政:……
无法反驳。
陶展的规模明显小很多,因为只有那么点。一个展馆就能展示完毕了,不需要像之前的画展一样安排很多间建筑。
逛完陶展,主播都饿了:
【我看旅游攻略里说,博物馆附近还有个特殊的餐厅,是还原初秦时期贵族日常饮食的。不过那个餐厅规模不大,座位有限,要提前预约。幸好我预约到了位置,带你们去见识一下。】
主播边找路边介绍。
【其实在太子长大之前,先秦的食物烹饪手法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很多作物也还没从丝绸之路传进来,像是辣椒这些就都没有。再加上冶铁水平不够,没有铁锅自然也就难以发明炒炸等烹饪方式了。】
【这次要去的餐厅有两种餐点,一个是先秦‘美食’,一个是秦朝美食。我打算两类都点一几道,做个对比。】
各界观众看到这里还没觉得有什么。
亲历过饮食变迁的扶苏却很是佩服现代人的好奇心,真是什么都敢尝试。
他自己这个秦朝人都不想吃先秦美食,后世人锦衣玉食长大的,居然能为了满足好奇去自虐。果然,生活太富足了就容易滋生猎奇心理,还是饭吃得太饱了。
扶苏给阿父发消息:
「她会后悔的。」
秦政回忆起用青蛙卵和各种虫子制作的酱料,沉默了一瞬,回了一句:
「朕也觉得。」
虽然秦政过了几十年吃这些东西的日子,但重生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来去了地府更是什么好吃的都享受过,他已经不愿再去体验当年的悲惨日子了。
最近在秦国位面待着,别说扶苏用膳很痛苦了,他自己用膳也相当痛苦。好在秦政没有太子那么重口腹之欲,日常吃着清蒸鱼和白灼野菜也能过得下去。
想起这个,秦政就关心了一下儿子:
「你在边关可能吃到鲜鱼?」
清蒸鱼总不会出错,即便吃多了会腻,可他和扶苏都爱吃鱼,倒是不那么容易吃伤着。
扶苏难过地回复道:
「阿父你别说了,这里哪有什么鲜鱼?咸鱼都没几条。」
他们所处的地方河网比较少,也不方便去捞鱼吃。扶苏被迫吃起了他不爱吃的野菜,不然就又要去吃酱油拌饭了。
本来还能打点猎物改善伙食的,可去过现代一趟之后,扶苏加深了野味不能吃的印象。他本就嫌弃猎物不知道是不是带病的,光看外表又看不出来,现在更不乐意吃。
边郡条件不太好,又没多少养殖的牲畜能够供他享用。幸而王驾快要抵达了,到时候可以蹭着陛下的供给改善伙食。
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看了一眼侍者刚刚呈上的午膳,着实没有胃口。
扶苏左右看了看。
蒙恬默默地说:
“殿下想拿什么出来就拿吧,不用顾虑末将。”
扶苏诚恳地表示:
“孤觉得吃独食不太好,但孤也不知你吃不吃得惯这些。”
蒙恬表示都可以尝试,上次去校园怪谈副本他不也吃了很多没吃过的食物?
扶苏说那可不一样。
说着掏出了一瓶辣椒酱。
考虑到蒙大将军没吃过辣椒,他只能遗憾地选择购买一瓶不怎么辣的。要放到平时,扶苏怎么也会买个重辣款酱料。
扶苏让人用辣椒酱拌野菜,尝了一口,刚刚还不饿的胃瞬间被激活了。
辣椒酱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扶苏和蒙恬边吃边关注天幕,天幕上主播已经兴致勃勃地进入餐厅坐下了。她拿过菜单,毫无防备地点了一份渍肉。
渍是周朝八珍之一,取新鲜宰杀的牛肉切成薄片,放在美酒里浸泡一整夜。然后调上肉酱、梅浆、醋等,直接食用。
服务员特意提醒她:
【这个是生肉片泡酒制作的,不会再煮熟一遍。】
不仅是生肉,还是醉腌。
主播想了想,觉得自己以前吃醉蟹也没被那点酒弄醉过。先秦时期的美酒本来度数就不高,既然这家主打一个百分百还原,那肯定也吃不醉人。
至于生牛肉片,这个倒是没什么,三分熟的牛肉她也吃过呢。
于是主播表示:
【没关系,你上吧。】
服务员还是提醒:
【那个肉酱,用的肉比较特殊。】
主播心想肉能有多特殊?左不过就是用一些现代人比较少吃的肉类制作,又不可能用保护动物,吃了不犯法就行。
服务员看她坚持要点这个,说想尝尝古代的醉牛肉,到底没有多劝。
后头的秦朝美食篇就没这么多问题了,好多菜色和现代食物差不多。主播看了一圈,点了几道同样是脱胎于八珍的菜。
虽然是脱胎于八珍,但经过了秦朝厨师的改良,所以也算新式美食。
主播就一个人,没点太多。
她搜了搜网上的介绍:
【我点的这个捣珍好像就是用牛羊鹿獐等动物的肉剔除筋膜后煮熟捣成肉泥,秦朝改良是加入了一些蔬菜,搓成丸子。然后吃法就很多了,煎炸煮都有,我点的是炸。】
看完以后,主播感觉自己这和点了个炸肉丸也没什么区别,就是肉用的不是猪肉。
【另一道炮豚就复杂多了,乳猪去除内脏用枣子填满,再用芦苇裹起来,加裹一层泥烧制——这不和叫花鸡似的?哦,后面不一样了。】
【烧完要把乳猪剥离出来,揉搓烧制后表面形成的皱皮。再用大米粉调制的米糊涂抹乳猪全身,放进装了荤油的鼎里,隔水加热三天三夜,再用肉酱和醋调味食用。】
主播有些咂舌:
【这个好复杂,我感觉这种才比较符合我对宫廷美食的预期,总觉得宫里做的吃食好像都该特别复杂。】
但是只要仔细一想,这乳猪也没腌就直接去烹饪了,烹饪完了再因为没味道拿去蘸酱吃。而且其他美食也都是蘸酱吃,八珍归根结底都是蘸酱,突然就觉得周天子吃的也就那样。
隔水用油“低温”慢炸,哪怕乳猪裹上了米糊作为油炸的面衣,做出。炸了三天呢,也不知道肉会不会老得难以啃动。
不会做饭的主播也不太清楚这个,决定放弃思考。
【幸好秦朝有铁锅之后,直接铁锅猛火油炸,方便很多。隔水炸估计是因为器具的原因,不方便直接炸。】
先秦众人听着主播反复感慨“周天子过得也挺惨的,吃的东西也就这点花样”,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作为待遇还不如周天子的臣民,他们难以想象后世人的生活到底有多优渥。
有人便问:
“天幕上这个女子是后世的贵族吗?”
张仪斟酌着说:
“应当不是贵族,贵族无需这般为人讲解各种事宜。”
倒像个在工作讨生活的寻常人。
嬴驷看着面前的佳肴,失去了胃口:
“寡人不曾有幸去那校园里品尝过其中美食,武信君,你同寡人说说。”
张仪便回忆起校园里吃的那几顿:
“滋味倒是异常鲜美,酸甜咸香俱有,许是加了蜜糖烹制。”
先秦时期的调味还是肉酿造的酱、醋和梅子汁,就是酸咸口为主。然而扶苏很不喜欢吃酸的东西,宫中的厨子就尝试加了蜜糖调和酸味,于是大秦出现了酸甜口的菜肴。
主播也说起烹饪方法:
【你们问我做菜?我不会做菜啊,我只懂吃来着,秦朝美食的烹饪手法是我在网上搜到的。】
【据说始皇一朝的史官记东西事无巨细的,陛下每天吃什么他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把怎么做的也记下来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拿的每一份俸禄都不是白拿的,他真的很会给自己找活干。】
说话间菜品送过来了。
主播先夹起一片牛肉蘸酱:
【我来尝尝这个酱味道怎么样……】
话说到一半,从肉酱里扒拉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碎屑。
餐厅已经尽量把原材料处理得让人看不出来到底用了什么“肉”了,切得特别细碎。但是虫子这种食材,有时候难免露出一些端倪来。
主播的表情渐渐空白:
【我去,这肉酱是用虫子做的?】
弹幕飘过一片哈哈哈之后,终于有人善意地安慰了主播。
秦梓桑:「别怕,竹虫、蚕蛹这些都是高蛋白食物,长得也不怎么吓人」
主播看到了,她愤愤的反驳:
【你家蚕蛹和竹虫能看到虫子腿啊!】
弹幕顿时笑得更大声了,充满了不顾主播死活的快乐。
扶苏善意地没有告诉她,虫子算什么,里头还有卵呢。
主播实在接受不了这个酱,只能单纯蘸一蘸梅子汁和醋什么的。只是这么一来,就很酸了,只有酸味,缺了咸味。
餐厅或许也是考虑到会有顾客后悔,不敢吃那个酱。桌上还摆了现代的酱料,不那么追求还原历史美食的人,就可以蘸这个品尝。
主播嘴上嘀咕着“我也是被逼的”,到底放弃了百分百的还原度。人没必要和自己的胃过不去,见识过古代美食就够了,吃的时候还是以美味为主吧。
于是主播快乐地吃完了醉牛肉。
只剩先秦贵族对着自己面前的肉酱,百思不得其解。
虫子怎么了?吃虫子很可怕吗?
这年头能吃饱就不错了,根本没人会去计较食材吓不吓人。有些庶民日常劈柴时会劈出柴虫,还会惊喜万分地拿去烤了,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扶苏叹了口气:
“万民的日子还是过得太苦了。”
所以掌控天幕后,他必要将良种送去各界。先解决饿死人的问题,其他的慢慢来。
蒙恬听着,心下触动。
殿下日常虽然不着调了些,仁爱的性子还是不曾变的。
他们这些人看着这一幕只觉得有意思,从不会想到万民吃不饱饭的事情,殿下却能透过它看到黎庶的苦楚。
这一刻,蒙恬终于从秦梓桑身上看到了他们长公子的影子。
他们不同又相同。
下午的直播不再是逛博物馆,主播说她要去参加一个秦朝历史的研讨会。她和主办方说好了可以直播,研讨会的主题则是分享一些古代名人的趣事。
【藏书坑不是出土了完整的太子著作和史官著作吗?里头记录了很多有趣的秦朝小故事,我没耐心看书,好多故事都还不知,今天带大家去听一听别人的分享。】
进入研讨会场馆后,主播就不怎么开口了。她知道的内容有限,怕说出来献丑,所以主要是来听热闹的。
主持人先上去说了开场词:
【我们今天的分享,不限于是正史还是野史。但要求必须是秦朝人自己写的内容,不能是后人编纂的。】
【比如大秦第一史官写的那本《史菅随笔》,就可以拿出的,所以这种就算野史。】
【当朝人自己记录的野史也就算了,后世那些拿捏不好尺度,可能存在抹黑前人的嫌疑,容易引起纠纷,希望大家理解。】
开场词说完,他就先抛砖引玉,分享了一个比较冷门的小众故事。
主持人拿出《大秦秘事》翻到某一页,向众人示意故事确实出自其中,不是张冠李戴。
这本书是二世时期史菅之子收集了一些父亲没记载过的旧事,编纂出的书籍。
虽然是二世时期成书的,不过后世一般默认从秦王政时期到三世时期这近百年都算是“当朝”。
展示过书籍后,主持人才开口分享:
【这个故事发生在泰山封禅前夕,陛下扬言要把天下猛兽都猎一遍,以此展示自己的勇武。太子对此非常不赞同,觉得陛下是在以身涉险。】
群臣立刻看向他们陛下,用眼神示意陛下不要一意孤行。
殿下说得对啊!这样也太危险了!
嬴政:……
嬴政就知道分享野史不是什么好事,分明不是他干的事情,是那个秦政干的,但所有人都会看他。
谁让秦政现在是秦王,不是始皇帝呢。
嬴政扫视一圈,把他们瞪了回去。群臣立刻低头,不再乱看。
【但是陛下是不会因为这点劝阻就乖乖听话的,毕竟此时的陛下还是非常固执的。所以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太子妥协,他对太子说:
“朕已经夸下海口,史官也已将之记录在册。若朕不去猎杀猛兽,后人只会认定朕在说大话,太子难道想看到阿父遭人耻笑吗?”】
群臣不赞同的小眼神立刻又飘了过来。
陛下!您怎么能拿史官说事呢!
嬴政再次:……
朕再说一遍,这是秦政干的,与朕无关,朕才没有这么狡诈。
另一头的扶苏想起旧事,忍不住轻哼了一声。
阿父那时刚刚恢复前世的记忆,动不动就说自己夜里做回忆梦,白日总头疼。然后仗着“生病”一意孤行,要求太子满足阿父难得的心愿。
扶苏给父亲发了个「哼」。
秦政假装没看见。
早知道这个直播会揭他黑历史,他就不挑这个主播了。
没办法,他发现这人要直播逛他的皇陵,一时担忧皇陵的安危,想看看梓桑位面的后人把皇陵开发到什么程度了,才选的这名女子。
秦政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掐直播。
现在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更是坐实了这件事为真。现在分享故事的人自己都说是野史,他表现得坦荡一点,别人才会认定它是旁人编纂的。
汉朝位面,刘彻受到了启发:
“原来还能这样,那朕也想猎——”
史官飞快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臣什么也没听见。”
刘彻:……
呵,胆子肥了是吧?
史官叫苦不迭,群臣不敢阻拦陛下,就拿眼刀子剐他,他有什么办法?要不卫将军和霍将军去拦一拦?
最后一位老臣顶着压力走出来了:
“陛下,您就算照着学,我等也是不会妥协的。”
他们又不是秦梓桑那个大孝子,会为了亲爹的名声被迫退让。刘彻被后人骂说大话关群臣什么事呢,苦汉武帝久矣的臣子说不定还会在心底拍手称快。
刘彻:。
天幕中的主持人还在继续分享后续。
他说这个故事可不是为了揭发陛下的黑历史,故事主角另有其人。
【阿父都撒娇了,太子当然只能选择妥协。但是太子心底还是很不痛快的,不能和陛下计较,就只能算一算史官记得太麻利的账了。】
嬴政不悦:
“这算什么撒娇?”
群臣在心里反驳,不,这就是撒娇!
秦王位面的小公子也觉得父亲这是在撒娇,他好奇地扭头打量父亲。
秦政泰然自若:
“扶苏,怎么了?”
这点小场面是不可能叫他害羞的,活了几百年的陛下脸皮已经修炼得很厚了。
小公子不好意思追问,只能摇了摇头。
秦政不动声色地扫一眼聊天框。
阿苏:「最近都没有看到阿父同我撒娇了。」
秦政冷酷地回复:
「朕把网掐了。」
扶苏立刻老实下去:
「我错了,阿父不要丢下我。」
掐了网他就收不到阿父的消息了。
光顾着调侃父亲的扶苏根本没发现这个故事的主角已经转移到他头上了,接下来要说的估计是他的黑历史。
秦政故意没去提醒儿子。
谁让臭小子嘴贱呢?
【根据史官他儿子的记录,刚开始太子还没有行动。但当某日陛下出行偶遇猛虎,兴致勃勃与虎搏斗后,太子就越想越气。趁着某日史菅上职打瞌睡的时候,在他脸上画了个乌龟。】
扶苏:???!!!
扶苏一个病中垂死惊坐起:
“小史怎么知道我画乌龟的事情?!”
当时分明只有他和阿父还有周围的侍者知道,史菅都睡着了,后来他们还毁尸灭迹了,不可能泄密啊!
蒙恬:……所以殿下您居然真的干过这种事?
却听他们殿下自言自语:
“阿父肯定不会说,侍者也不敢乱说。殿中没有旁人了——哦,还有个蒙毅,但是蒙卿应该不会乱说的。”
奇怪,到底是谁泄密的?
蒙恬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主持人还在分享:
【这个过程被蒙毅看在了眼里,但蒙毅不敢阻拦。】
蒙恬:果然!
正在跟随王驾朝边郡赶的蒙毅:?
这一回,轮到蒙毅遭受群臣瞩目了。
蒙毅心想真是无妄之灾,要不是殿下不在此处,该被大家注视的应该是画乌龟的那个家伙才对。
【太子画完乌龟觉得万事大吉,不过陛下不这么想。让人知道太子在臣子脸上画乌龟,后人肯定要谴责太子。】
【于是为了爱子的名声着想,陛下亲自执笔将那个乌龟涂成了一个大墨点。伪装成史菅睡着后自己把笔戳在脸上造成的墨痕,与太子无关。】
众人:……
【而这一切,还是被蒙毅看在了眼里,蒙毅依旧不敢阻拦。】
蒙毅:……能不能不提我?
这里头就不应该有他的戏份啊!
隔壁太子殿下本人很不高兴:
“小史怎么回事?阿父都说了这样对孤的名声不好,他还写下来,生怕旁人不知道是吗?”
无理取闹的太子殿下立刻给阿父发消息告状。
蒙恬正想提醒殿下别说了。
这些不是他一个臣子能听的,他也不想听,现在就是后悔早上为什么要来找殿下一起看天幕。
主持人的下一句话把蒙恬也拖下了水。
【虽然蒙毅不敢阻拦,但是蒙毅在心里憋狠了,选择给兄长蒙恬写家信吐槽这件事,感慨陛下到底还是跟着太子学坏了。】
【当时蒙恬正赶来泰山,预备参加泰山封禅的大典。他在路上接到了家信,并且不幸地因为查看后过于震惊,被同行的李信察觉异常。】
【李信误以为这是陛下来信,而泰山发生了要紧的大事,连忙夺过信件查看,于是猝不及防地得知了此事。】
一件事情,李信将军知道了,那和李信经常一起喝酒的好哥们肯定也会知道,毕竟这家伙喝完酒后嘴上不把门的。
扶苏可算知道小史史官是怎么得知这件事的了。
他估计是觉得这么多人都知道了,事情已经没有隐瞒的必要,干脆记录了下来。
扶苏决定把尴尬转嫁给别人。
只要他不尴尬,那么他就可以置身事外,假装这不是他的黑历史。
于是扶苏不赞同地看向蒙恬将军:
“如此小事竟也能叫将军失态,看来将军还需历练。”
蒙恬:……
臣上一次见到这么无耻的人,还是校园怪谈里碰见的昭襄王。
扶苏不管这个,他甩完锅后愉快地决定将此事翻篇。虱子多了不痒,他干过的缺德事又不止这一件,无所谓。
王驾处。
嬴政一时不知道是该无语李信大嘴巴,还是无语秦梓桑太顽皮,或者无语秦政怎么为了儿子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他干完是开心了,心安理得地撒手不管,现在带累了所有始皇帝的风评。为了儿子毫无原则,难道是什么好事吗?
嬴政还得替他善后,安抚身侧的史官:
“朕绝不会如他一般纵容扶苏,爱卿莫要担心。”
史官忙道:
“陛下言重了,臣自然不会多想。”
说完又忍不住问道:
“明日便能见到殿下,陛下——”
万一那位殿下还是像天幕上所说得那么不着调,陛下打算怎么善后?他们这些臣子心里很忐忑啊!
嬴政:……
有些人,嘴上说着“不会多想”,其实心里根本就不相信陛下的安抚,已经默认了陛下也会狼狈为奸。
嬴政冷漠地心想,他真是上辈子欠了秦扶苏的。不仅自己家的扶苏叫他头疼,现在还要为了别人家的扶苏头疼。
嬴政铿锵有力地说:
“朕绝不会纵容他的,众爱卿放心。”
众爱卿:但我们不敢放心啊!
冯去疾试探着提起老黄历:
“边郡来信说殿下此前戏弄过蒙将军,陛下预备如何安抚将军?”
嬴政:这就开始了吗?
嬴政思索片刻:
“将军辛苦了,朕日后不会再让扶苏待在边郡劳烦他,还是带在朕身边由朕亲自教导吧。”
群臣沉默了。
把干了坏事的殿下带走,真的是为了将军好,而不是想着亲自护在身侧,避免旁人攻讦殿下吗?
嬴政:朕不是那样的人!
群臣:但是其他的始皇帝已经证明了,陛下您在殿下的事情上是没有原则的。
嬴政:……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朕的风评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