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知青进村(第2页)
可想而知会有多挤。有人要下车、有人要上车()?(),
那更是挤得跟沙丁鱼一样。
这么会儿功夫?()_[(.)]?14?+?+??()?(),
他们都跑远了()?(),
每个车门处也才挤下来几个人。
很多知青干脆调转方向,学着五人跑去翻窗。只是窗户狭小,不是所有人都能翻出去的,而且有的人不会翻,差点磕掉牙。
都是吃了没经验的亏。
但凡车上多一些经常坐车的乘客,翻窗这种操作肯定早就传播开了。可惜这辆列车大部分是知青,以前在家里都没坐过火车。
车站外。
扶苏去人群里溜达了一圈,很快就凭借嘴甜讨喜,分到了一把瓜子。
这年头瓜子也不是什么便宜货,除了少数自家种了向日葵的,其他人都不是很舍得买它,又填不饱肚子。
扶苏还是这里分一点那里分一点,才凑出了够他吃好一会儿的一整把。
他回到父亲身边:
“爹,你吃吗?”
秦政拒绝了:
“你自己吃吧,我不爱吃零嘴。”
见儿子溜达出了一脑门子的汗,拉着他在牛车上坐下,叫他歇一歇。
“火车说是十一点抵达,不知道会不会晚点。我们先等一会儿,十二点还没到就去吃午饭。”
扶苏把瓜子塞进兜里:
“刚刚才吃过早饭,还不是很饿。”
秦政就说:
“那你去买点冰棍吃。”
说着拿了点钱放进儿子手里。
扶苏笑眯眯地收好:
“还是我爹疼我。”
出来一趟连吃带拿的,还有钱赚,不怪蠢弟弟心动。但是接知青的活可不能让将闾来,免得小暴脾气和知青吵起来。
扶苏拿着钱去买了两根冰棍,和父亲一起坐在树荫底下吃。
吃到一半,听前面的人说火车到了。
其他人呼啦啦涌向大门口,扶苏依然悠哉悠哉地坐着啃冰棍,不为所动。
秦政也不着急。
大不了就晚点回村,最近村里的大事就是安置知青。该忙的早就忙过了,剩下那些他不在村子里,村长也会处理好。
其实接知青用不着村支书亲自前往。
但是秦政不放心儿子单独跑到这么远的城里来,现在治安可不怎么样。而且出来还能顺便躲清闲,把安排知青点住宿的活都丢到村长头上。
村长秦柱现在正焦头烂额地安抚不愿意放出床位让新人进来挤一挤的老知青。
也不是人家无理取闹,主要是真的住不下。
一名女知青面色为难:
“屋子里已经放满床了,还是拼成的大通铺。就这,一人也分不到半张床,真的没法再挤。”
“村长你看,我们自己的私人物品都没柜子放,只能塞在床底下。还得把床底的空间用木板隔开,一张床底下正好放两个人的东西。”
说是“正好”,那是因为大部分东西大家还是直接放在床铺上的。不然光床底管什么用?光被褥就不
够塞。
另一个女知青摇着蒲扇:
“这么热的天,我们冬天的被子也没地方塞,都垫在身下当褥子了,夜里睡觉热得不行。村长,真不能再弄一间屋子吗?()?()”
只要多一间,哪怕只是一个小间,她们也能自己留个区域放被褥。
大不了所有人的被褥都堆在一起,反正冬天拿出来睡之前拆洗一下被套就是了。她们也不强求能打个柜子放被褥了,只求有个空位。
秦柱左右为难:
“只能秋收后腾出手?&?&??()?()”
老知青心里埋怨。
知道住不下,之前怎么不起房子?要是去年秋收建了,现在不就没这些问题了?
反正怎么说都是挤不下,知青点里已经住满了。要么征用村民家里空置的房子先借住着,要么新知青来了在过道里打地铺。
秦柱:……
秦柱在想,他之前为什么没有机智地去和秦政争出门接人的活。
要是秦政在这里,他冷脸一摆,保证知青们都不敢有异议。
车站处。
扶苏隐约听见有人喊“出来了!出来了!()?()”
,激动地好像不是在车站接人,而是在产房接生。
率先跑出来的是五个人。
跑在最前面的章邯大喊:
“让一让!让一让!请问秦河大队怎么走?!()?()”
秦河大队的人躲在最外面休息呢。
听不见。
幸好扶苏雇了个大嗓门,大嗓门一看到有人出来,哪怕被挤在人群里也不忘大喊:
“秦河大队!秦河大队的过来集合!”
韩信敏锐听见了:
“有人在喊秦河大队!章同志你先别说话!”
章邯快把人家声音盖住了。
章邯立刻闭嘴。
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位置。凭借大力气把人群挤开,五人成功与小伙子汇合。
之前还嘴上说着拎行李要命的郭嘉这会儿为了一块钱,面不改色地拎着一堆大包小裹紧跟着同伴们,一点没掉队。
看得孙秀秀嘴角直抽。
果然啊,男人嘴里没有一句真话。
孙秀秀觉得,比起郭嘉,她才是那个拎行李会原地去世的柔弱小可怜。
韩信问道:
“同志,你是秦河大队的?”
小伙咧嘴一笑:
“我不是。”
五人:……
孙秀秀以为自己被耍了,就要生气。
又听小伙说:
“但是我答应帮秦河大队找人,你们等下,还有三个呢,等我找到了就带你们一起过去。”
孙秀秀松了口气。
吕雉观察了一下周围,提议道:
“要不你还是先带我们去秦河大队的集合点吧?这里人这么多,堵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凑齐。”
孙秀秀也迅速反应过来。
她连忙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怜巴巴地向小伙诉苦,说自己几个拎着好多行李,真
的很重,
需要找个地方把东西放下。
小伙看他们确实拎着一堆东西,
犹豫了一下就点头答应下来。
“那行,
你们跟我过来。”
扶苏的冰棍快吃完的时候,
六个人过来了。看到自己村的人躲在人群外头悠闲地吃冰棍,五个知青都很无语。
小伙羡慕地看了一眼冰棍:
“扶苏,你可真有钱。”
扶苏笑笑:
“我爹我哥他们都疼我嘛!”
秦政已经吃完了,起身示意众人把行李放在牛车上。
牛车不算大,放了行李之后估计就坐不下几个人了。但是秦政说走路回村要好几个小时,听着就让人绝望。
孙秀秀也是看过年代文的人,知道村里牛车金贵。
所以她没有傻乎乎地问自己能不能坐车回村,而是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才能不用走路去村子里。
她依稀记得,有些地方是有公交车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村子有没有公交直达,哪怕不直达,能少走一点路是一点。
扶苏眼眸一转:
“城里倒是有公交车开去县城的,到了县城再去村里,只要走半个小时就行了。”
众人眼睛一亮。
半个小时不算什么,他们可以走,有车就行,就是不知道这些村人肯不肯放他们去坐公交车。
就怕他们说不让知青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免得出事了不好交代。
扶苏提醒他们:
“公交车票要两毛钱的。”
这年头的公交车票价按距离算,他们这边从城到县是两毛钱,其他地方不知道。这个物价是年代文里设定的,不一定和真正的七十年代一致,不过应该大差不差。
两毛钱不是小钱,都能买一包二十颗的水果糖了,猪肉才六毛六一斤。当然,这是因为他们这边肉价便宜,听说大城市要九毛一斤。
孙秀秀对现在金钱的购买力没什么印象,她还停留在“两毛钱也算钱?”的状态里,根本不觉得贵。
要知道刚才为了让人帮她拿行李,她就散出去了足足两块钱!
按照后世肉价代换,那就是三斤左右猪肉的价钱,差不多五十块。五十块雇人搬行李……也还行?
孙秀秀家境不错,换算完放心了一点。
还好还好,自己不算多败家。
两毛钱就算是五块钱,五块钱的车费也不是很贵。就当是坐地铁了,她以前打车都能花掉几十块呢。
孙秀秀当即答应:
“好!那我可以坐公交车吗?”
郭嘉也表示想坐,他刚赚了一块钱,不差这点钱。韩信见他要坐,跟风说自己也要坐,剩下的章邯和吕雉也没意见。
扶苏就看向父亲。
秦政想了想:
“也好,你们坐车回去吧,小心点。”
他主要是担心儿子在路上遇到劫道的,坐公交车就没什么危险了。后头县城往村里走也还好,毕竟他家大闺女天天两趟来回。
虽然扶苏这小子懒到半小时的路可能
都不肯走,但他可以借妹妹的自行车骑。傍晚再叫人骑车去接下班的阴嫚,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