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知青进村(第3页)
扶苏看了一眼行李,笑着对知青说道:()?()
“我爹是村支书,你们行李要不就放牛车上好了?有他看着保准丢不了,不放心就把贵重物品贴身带着,剩下的被褥让牛车拉回去?”()?()
知青们没有意见。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大秦地府日常》尽在[],域名[(.)]???*?*??
()?()
他们也没去翻行李拿贵重物品,出门本来就会把贵重物品和钱票揣身上携带,都是家里人叮嘱过的。
主要这年头出行带的贵重物品也都是些小件,手表钱票什么的,确实揣着更方便。
小伙已经跑回去继续找剩下三个了。
赶牛车的大叔提醒这五个知青:
“供销社就在附近,你们要不要去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别是等去了村里才发现要用的东西没买,干什么都不方便。”
郭嘉和他套近乎:
“叔,您说说都有什么要买的呗?”
大叔这可就不知道了:
“嗐,我哪儿晓得你们都带了什么,又缺什么?你们问问二小子,他懂的多。”
说着一指扶苏。
扶苏觉得二小子和秦老二听着都不太好听,但是村里人就爱这么叫,不爱喊名。说是他的名文绉绉的,记不住。
还有些讲究的大娘会换个称呼,喊他大哥叫大树,喊他叫小树。
因为村里排老二的男娃多得很,叫老二容易混。而据说扶胥和扶苏都是桑树,起这个小名绝对不会叫错人。
——幸好他俩都是树,不然就一人叫这个的话,少不得要衍生出个“树娃子”这种昵称。
扶苏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我叫秦扶苏。”
然后提起要买的东西,说到水杯毛巾脸盆这些肯定得有,不过手头吃紧的话不买也成。村里人有人会做这个的,到时候和他们换就行了,保管比供销社买的划算。
供销社买脸盆还要工业票呢。
扶苏带他们去了供销社。
趁着这会儿人少要赶紧去,不然等下全是人不说,东西可能还会卖光。剩下三个没到的暂时不等了,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碰见人呢。
结果去了供销社,看见有个女同志在买东西。孙秀秀一下子认出对方也是秦河大队的,之前跟她坐一起呢。
扶苏有些意外:
“她人还挺聪明的,没去找大队,挤出来之后就先奔向供销社了。”
知道找大队耽误时间,不如把该买的先买了再说。虽然拎着行李买东西不方便,可也比去晚了什么都买不到强。
孙秀秀过去打招呼。
曲小梅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
“太好了,我东西正好也买得差不多,正准备找找大队在哪儿!”
孙秀秀看了一圈,买了点村里换不到的东西,还额外买了把锁。她可知道有些知青会偷东西,得把柜子锁了。
扶苏也没多余提醒她知青点已经挤到放不下柜子了,买了锁没用。
反正知青点肯定是要扩建的,到
时候就有柜子了。村里也不可能就给他们提供一张床()?(),
之前要不是为了放下更多的床()?(),
也不会把柜子都挪出去另外放。
回去的路上▄()_[(.)]▄?▄+?+?▄()?(),
孙秀秀提起坐车的事。
曲小梅一口答应:
“那我也坐车!”
曲小梅不像孙秀秀花钱大手大脚()?(),
她会在评估过哪些钱必须花之后,再去出钱。
不过因为都来自二十一世纪,很多方面两人的思路其实是一致的。
比如说他们都觉得比起走路几个小时,还不如花钱坐车。再比如下车要找人帮忙拿行李,因为自己真的拿不了那么多。
单纯拿还好,拿着它们挤下车,她觉得自己少不得得被挤丢一两个包袱。
六个人搞定好一切,终于可以歇一歇。
结果在这里等了半小时也没等到剩下两人过来集合,大嗓门小伙都把自己村的人凑齐了,也没见他们过来。
秦政皱起眉,准备去找其他村的人问一下情况。
扶苏立刻起身:
“我去吧!”
秦政点了点头,没跟儿子争。
扶苏去问了一圈,问清河大队的集合点在哪里。他猜两个知青应该是听岔了,跟着别人的队伍跑了。
扶苏很快问到了地方,过去对着人群喊了一声“许峰、张前进”,果然得到两声意外又紧张的应答。
这俩人还以为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被什么工作人员找上了,看着扶苏的眼神十分忐忑。
扶苏无奈地提醒:
“这里是清河大队的集合点,不是秦河大队,老乡说话带点口音。”
两人:……
两人尴尬地去拎自己的行李:
“对不起对不起!”
清河大队本来还以为人凑齐了,正准备出发回村呢。闹了这么个乌龙,领队也是哭笑不得。
扶苏提醒他们领队:
“记得核对一下人名吧,别数完人数就觉得没问题了。”
领队轻咳一声:
“我没经验,之前都是我爸来的。”
难怪了。
扶苏跟他道了别,领着两个跑错队的憨憨回自家去了。
回去后秦政叫了一遍名字。
确定八个人对上了,这才示意出发。
扶苏赶紧问:
“我要带他们六个坐公交,车票两毛个人自己出,你俩是一起还是走回去?走回去要走四五个小时。”
来的时候做牛车会快一点,回去的时候还要考虑知青走到后面走不动了耽误时间,所以四五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到。
男知青家境不太好,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两毛钱呢,坐车太浪费了。
秦政冲儿子点头示意,就坐上了牛车:
“走吧。”
男知青们:……?
张前进没忍住:
“为什么他能坐牛车啊?”
扶苏理直气壮:
“因为牛车是我家的!”
张前进震惊:
“这不是大队财产吗?”
扶苏纠正:
“是我家捐赠给大队使用的。?()_[(.)]???*?*??()?()”
张前进还想问赶车的为什么也能坐,开口前想起来人家要赶车,赶紧把这么愚蠢的问题给咽了回去。
他看车上还有点空位,决定等下去问问秦支书能不能让他也坐上去。两毛钱的公交车费他出不起,但是牛车应该两分钱就可以搞定了吧?
扶苏没管他们,领着六个人往公交车站去了。
曲小梅问他:
“县城的供销社商品是不是比城里的要少一些?有没有特色商品?东西价格是一样的吗?()?()”
扶苏回忆了一下:
“差不多,东西会少点。不过少的一般都是比较贵没什么人买的金贵货,也没什么特色商品。()?()”
曲小梅就懂了,那她不用再跑一趟县城的供销社了。
其他也听懂了她问这话的目的。
吕雉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
同行的另外四个知青他们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看来,两名女知青脑子是拎得清的,男知青还不确定。
其中那个张前进感觉有点犯糊涂,之前在车上就喜欢叨叨,说话不是很中听。不过人应该没什么坏心眼,不把他说的话放心里就行。
还剩一个许峰不知道什么情况,沉默寡言的,还需要观察。
新知青有脑子好相处,等去了村里万一遇到老知青抱团排挤他们,他们也可以自己内部抱团抵抗。万一内部都分化了,那才是麻烦呢。
郭嘉于是和扶苏攀谈起来:
“不知道村里知青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能说说吗?()?()”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
扶苏微微挑眉。
只问了一个问题,却把所有内容都涵盖进去了。等着扶苏解答之后,可以再挑他没提到的地方补充性询问。
扶苏没有立刻回答。
回答起多少话,他有点口渴了。
公交车还没来,郭嘉左右看了看,发现周围有人家。敲门去和人讨了杯水,换出去一分钱。
扶苏喝到了水,心想新知青真会来事。
把杯子还回去后,扶苏耐心地说了村里知青的情况。不仅是知青点,还有老知青的事情。
他们村运气挺好的,老知青不怎么爱闹事。虽然村子算起来还比较富裕,但分来的都不是什么关系户。
秦河大队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有关系的二代们都分去条件特别好的农村了,来不了这里。
所以除了刚来的时候,有几个知青吃不了苦闹腾了一阵,后来就都安分了。
孙秀秀问起村里的小学:
“小学招老师吗?”
扶苏摇头。
孙秀秀叹气。
果然,这种馅饼没那么好接。她看年代文里主角经常能混成老师、记分员啥的,真到了村里才发现,没点关系根本别指望。
人情社会啊,哪儿那么多公平。
曲小梅就问起别的:
“要是工分不够,可以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