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224 章 归国(第2页)

<p>那就只好借嬴家遍布天下的商道人手看顾着点了,有钱有地,日子应该难过不到哪里去。等以后大秦拿下海国的地盘,照样能够庇佑她。</p>

<p>碧星有些可惜:</p>

<p>“碧月姐姐怎么不肯去秦国?”</p>

<p>扶苏告诉她:</p>

<p>“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p>

<p>碧月其实不知</p>

<p>道他和父亲私底下折腾的那些事情,就算知道也不会影响她的选择——她分明看出了公子正非池中物。</p>

<p>便是嬴家收买的那些宫人里,也多的是不信秦国可以成就霸业的。所以嬴家就只假装是寻常商户,根本不对他们透露太多实情。</p>

<p>碧星抿了抿唇:</p>

<p>“我是肯定要跟着公子的。”

</p>

<p>碧星根本不在意把她卖进宫的家人,她只想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去秦国就能不断往上爬,她才不会放弃呢。</p>

<p>碧星从一开始就知道很多秘密。</p>

<p>她看似是个没经验的新来的,反倒更懂宫中的生存法则。不该问的她从来不问,也不会因为和公子相处久了,就模糊了主仆界限,觉得自己可以做公子的主。</p>

<p>王宫不是轻松安全的现代职场,它残酷又冰冷。在这里绝不能把上级当朋友,不然肯定第一个被弄死。</p>

<p>碧星就说:</p>

<p>“碧月姐姐还是出宫去吧,她那样温柔却有主见的人,恢复自由后一定会过得很好的。”</p>

<p>扶苏笑眯眯地点头:</p>

<p>“是呀,我也这么觉得。”</p>

<p>等秦灭夏,自己可以立女户。有钱还有田产,背后有靠山,怎么过不好?她又不是懦弱的性格,没人能欺负她的。</p>

<p>等夏帝处理好刺客的事情,都入秋好些天了。</p>

<p>期间夏帝时常会想起当初的比试。</p>

<p>那天他不知道为什么,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当时他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事后才发现自己和中邪了一样。</p>

<p>夏帝就想去祭拜天地先祖,寻求神灵庇佑了。</p>

<p>找大巫来驱邪根本没用。</p>

<p>夏帝找过很多次,可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来他就不信任大巫了,认为还是得祭祀神灵。</p>

<p>奈何之前太忙,抽不出空来。而且为着这点事搞一场祭祀,朝中肯定要吵吵嚷嚷一番。</p>

<p>夏帝自己觉得这很重要。</p>

<p>臣子不这么觉得。</p>

<p>治粟内史嚷嚷着没钱,让陛下再等一等。不如等过年的时候,再去祭祀。</p>

<p>反正过年也要举办祭祀。</p>

<p>每次祭祀都要花不少钱,打仗在即,治粟内史只想给国库省钱。他还怀疑夏帝在危言耸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邪祟作乱。</p>

<p>秦政觉得匪夷所思:</p>

<p>“君王身体有恙,他们不劝着夏帝早些祭祀神灵,反而找借口拖延?”</p>

<p>这操作放在大秦是下一秒能被拖下去治罪的程度。</p>

<p>秦政前世射鲛后病倒,蒙毅二话不说就去祭祀山川了。谁敢劝这个?生怕君王能痊愈是吗?</p>

<p>扶苏倒是理解:</p>

<p>“他们可能没见识过夏帝中邪,觉得夏帝在胡扯。”</p>

<p>上回夏帝虽然张口就是“朕觉得很妥”,可群臣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只以为陛下是口误了。</p>

<p>何况哪有邪祟只搞这些小动作捉弄人的?夏帝别不是巧立名目从国库抠钱吧?</p>

<p>不怪臣子应激。</p>

<p>隔壁渊国的渊王就经常这么干。</p>

<p>随便找个借口让国库出钱干这干那,然后派自己的心腹去督办此事。这样就可以在其中中饱私囊,把抠出来的钱填入渊王私库了。</p>

<p>国库毕竟和私库是两码事,当君主的也不能随便从国库拿钱填补自己,国库那边是要走公账的。</p>

<p>秦政:……还有这回事?</p>

<p>秦政根本不知道渊王还干这么丢人的事情,他揉了揉额角,问儿子是怎么知道的,为何他没听</p>

<p>说。</p>

<p>扶苏解释了两句:</p>

<p>“父亲只关心国家大事,渊王兴建宫室那些细枝末节,应是没怎么关注。这些不都丢给我看了吗?”</p>

<p>嬴家送来的消息里有写渊王每次都花了多少银钱,扶苏估算了一下正常造价,基本就确认这里头有差额了。</p>

<p>查账这件事上扶苏是专业的。</p>

<p>秦政来了点兴致:</p>

<p>“你怎么知道那是给渊王捞钱,而不是承办的官员中饱私囊?”</p>

<p>扶苏无奈地说:</p>

<p>“因为每次都是同一个官员承办的,那人还不是将作少府。”</p>

<p>秦政:……</p>

<p>渊王这是连装都不装了是吧?难怪连夏国臣子都知道这件事,还这么警惕。</p>

<p>正常修建宫室,就算一直是一个人承办,至少也得找将作少府。因为将作少府是管宫室修建这些的,回回都让他安排是合理的。</p>

<p>结果渊王找别人,而那人次次都贪墨款项。你要说渊王不知道,那不可能。但渊王就是不处置他,这就很明显了。</p>

<p>就像清朝的和珅,乾隆一直放任他贪污,不就是因为和珅同时也是在给乾隆敛财吗?</p>

<p>秦政感觉自己又见识到了新的君王品种,不错,好歹开阔了眼界。</p>

<p>没能成功举行祭祀的夏帝不太高兴。</p>

<p>好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秦王病重。</p>

<p>夏帝一下子站了起来:</p>

<p>“当真?可曾查验过?病得如何了?”</p>

<p>探子信誓旦旦:</p>

<p>“命不久矣,宫中都在悄悄准备后事了。秦王一共只有三子,那三子的年岁都相当,如今另两子正为争储拉拢群臣。”</p>

<p>夏帝来回踱步走了两圈:</p>

<p>“不行,不能叫他们截了朕的胡!”</p>

<p>虽然公子正还没培养起来,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p>

<p>秦王留下的公子尽是些十三四岁的少年人,根本不足为虑。只要夏国找借口派遣人手跟随公子正回国,也能继续掌控公子正。</p>

<p>夏帝思索片刻:</p>

<p>“跟他回去的侍从,要好好挑。”</p>

<p>夏帝准备派点人跟着秦政回国,继续留在秦政身边给他洗脑,叫他知道念着夏国对他的恩情。</p>

<p>不过夏国肯定是不会直接就帮秦政登基的,毕竟秦王只是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死。而夏国的战事不能再拖,秋收之后就必须得动兵了。</p>

<p>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于夏帝来说,秦国新王上位比不上秦国继续陷入夺位内乱要好。</p>

<p>夏帝也要防备公子正翻脸不认人。</p>

<p>他思来想去,认为把公子正送回去搅浑池水是最好的选择。</p>

<p>先让秦国的局势就这么乱着,这样秦国便没空插手夏渊之间的战争了。等夏国腾出手,再帮公子正继位。</p>

<p>到那时,夏国定然已经将渊国打得节节败退,展露出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秦国会畏惧夏国,不敢拒绝夏国对秦国内政的插手。</p>

<p>很完美的安排。</p>

<p>夏帝派了太监总管去找秦政。</p>

<p>秦政听着太监总管各种明示暗示,告诉他他能回国夺位都是夏帝开恩。表面耐心谦逊,实则心不在焉,压根没听进去。</p>

<p>夏渊开战前,秦王会找机会把他弄回国去,这一点秦政早有预料。</p>

<p>倘若战争开启或者战事结束,夏帝可就不一定会轻易放人了。</p>

<p>秦政和秦王都怀疑夏国这次的大战要滑铁卢,到时候质子在手就会被夏帝</p>

<p>当成筹码,以此令秦国投鼠忌器,不好趁夏国战败跑来进犯。</p>

<p>秦王对公子正寄予厚望,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p>

<p>秦政有些忧虑地看向儿子。</p>

<p>他倒是脱身了,阿苏怎么办?阿苏是渊国质子,和夏国打仗的就是渊国,夏帝一定会盯紧公子桑的。</p>

<p>应付完了太监总管,秦政叫上儿子去书房议事。</p>

<p>扶苏肯定不能去渊国,得回秦国去。</p>

<p>但秦王不认识扶苏,是不可能为了扶苏想办法,帮他一起脱身的。</p>

<p>父子俩商议的对策是借助他们自己培植出的势力达成此事,只不过不能现在行动。必须等秦政回到秦国境内后,扶苏才能跑路。</p>

<p>秦政主要担忧儿子独自在外:</p>

<p>“归秦的队伍里会有夏帝的人,只怕不是朕想加快速度就可以的。”

</p>

<p>要是他拖太久,扶苏就得在夏宫中多待一段时间。待的时间越长,可能发生的意外就越多。</p>

<p>万一夏帝突然发疯要诛杀渊国质子呢?</p>

<p>若非为大局计,秦政绝不可能答应自己先走。要走也是儿子走,他留下来断后。</p>

<p>扶苏示意父亲不必担忧:</p>

<p>“我还有修改器呢。”</p>

<p>秦政却说:</p>

<p>“也就是你有修改器,否则朕怎么都不可能答应你留下的。”</p>

<p>扶苏知道父亲说的是真的。</p>

<p>要是没有修改器,他阿父一定会绞尽脑汁,想到别的方法叫他能够先走。那样的法子对后走的秦政隐患很大,不过秦政自己并不在乎。</p>

<p>扶苏拉了拉父亲的衣袖:</p>

<p>“阿父去了秦国,记得替我在秦王面前多多美言。”</p>

<p>他可是渊国公子,秦王说不得对他有意见,就不许他和公子正来往了。</p>

<p>扶苏这么说只是为了撒娇,叫父亲把注意力从离别这件事上挪开。</p>

<p>秦政安抚地摸了摸他的脑袋:</p>

<p>“放心,他会喜欢你的。”</p>

<p>他国公子怎么就不能在秦国任官了?又不是他国君主。</p>

<p>楚国公子昌平君还当过秦国相邦呢,虽然后来为了楚国造反了。扶苏不是昌平君,他不会这么做的。</p>

<p>数日后,秦政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离开了夏都,前往秦国都城咸阳。</p>

<p>扶苏站在宫门处送他离开。</p>

<p>秦政带走了一部分人手,剩下的继续留在夏宫中潜伏。</p>

<p>带走的基本都是秦阁中侍奉的,里头有一些是秦政父子的心腹,另一些则是夏帝安插的眼线。</p>

<p>夏帝借口公子正习惯了这些人的服侍,硬是将他们都送去秦国。秦王大约也不好把所有侍从都打发掉,至少得留下几个,这样夏帝的目的就达到了。</p>

<p>可惜夏帝并不清楚,那些人里不少是秦政的心腹。如果真要留人,留下的也会是自己人,而不是夏国的眼线。</p>

<p>夏帝算是做白工了。</p>

<p>秦政走后,秦阁里人手减少。夏帝又趁机往里塞了一些新人,这部分就全是为了盯梢公子桑的了。</p>

<p>扶苏假装自己是个快乐的小傻子,没有发现任何异样。</p>

<p>夏帝隔三差五就问起:</p>

<p>“公子桑最近表现如何?”</p>

<p>下头回道:</p>

<p>“公子桑有些孤单,似乎很是想念公子正。倒是没听他说起过想回渊国,整日只念叨着阿兄。”</p>

<p>夏帝有点无语:</p>

<p>“还是小孩子脾气。”</p>

<p>看来在渊桑心里,渊国还没秦正重要。真给他一个</p>

<p>选择,他估计也是选择去秦国找秦正,而不是跑回渊国去。</p>

<p>夏帝就摆摆手,说之后不用经常来汇报情况。要是公子桑有特殊的表现,再来回禀也不迟。</p>

<p>顿了顿,又补充道:</p>

<p>“盯紧了他。”</p>

<p>下属明白。</p>

<p>两国开战在即,不能叫质子有机会逃掉。这种事情以前在各国时有发生,夏帝可不愿意成为下一个冤大头。</p>

<p>质子逃了,这质子不就白养了几年?</p>

<p>想想就亏得慌。</p>

<p>秦政走时秋收还没开始,秦政抵达秦国境内,秋收已经进入尾声了。接下来就是晾晒谷子,这些不必男丁一直盯着,可以交由女眷负责。</p>

<p>因而夏国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发兵。</p>

<p>上书房里的课程不受影响,依然在正常进行。扶苏日日都去,默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不搭理其他人。</p>

<p>他身份特殊,在上书房时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带了点异样。</p>

<p>没了父亲在身边,少不得有人见他是渊国质子就试图欺辱他。想着渊国都快完蛋了,质子不就是阶下囚?</p>

<p>四皇子还有点脑子,出面制止了一次。</p>

<p>他猜测渊国这次战败后,不一定能直接灭国。大概率是会落入大夏掌控,然后父皇便会安排质子成为新王。</p>

<p>公子桑年纪小不要紧,正因为年纪小,才需要依靠他们大夏。大夏在渊国有收买的臣子,到时候就让他们成为新朝的重臣,把控朝堂。</p>

<p>覆灭渊国,指日可待。</p>

<p>类似的臣子在秦国也有,这是夏帝留下的后手,防备公子正不听话的。</p>

<p>四皇子从表舅丞相那里听来了这等机密消息,他谁也没告诉,只在心里偷偷盘算。想着拉拢一下渊国质子,或许日后会有意外之喜。</p>

<p>左右都是顺手的事情。</p>

<p>扶苏却在琢磨什么时候跑路。</p>

<p>这天他从大事件的剧透里看到夏帝开始调遣粮草军备了,就意识到不能再拖。他和八皇子的伴读私下里交换了信息,各自回到住处。</p>

<p>伴读回去就通知父亲此事。</p>

<p>他父亲不是朝中高官,只担了个闲职。因为这位大才暂时不肯入朝,夏帝又想笼络他,就封了个听上去很体面的职位。</p>

<p>这官职确实是清闲,都不用日日前去点卯。大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家都习惯了他这个上班频率。</p>

<p>这人家中人口还简单,从一开始就没接受夏帝给的豪宅仆婢。一家三口就几个仆从侍奉,如今看来随时可以跑路。</p>

<p>大才很快安排好一切:</p>

<p>“我和你娘明天带人出城踏青,城外有个温泉庄子,你放学之后就来寻我们。记得向先生告假,咱们一家在那里多住几天。”</p>

<p>伴读点头:</p>

<p>“父亲放心,我记住了。”</p>

<p>第二天伴读偷偷带了一个药瓶进宫给扶苏,仗着没人会搜他的身,夹带私货非常顺利。</p>

<p>上午的时候,伴读便去跟先生说了请假的事情。先生没太往心里去,点点头就同意了。</p>

<p>八皇子有点不高兴:</p>

<p>“你怎么能丢下我自己去玩?”</p>

<p>伴读回答:</p>

<p>“过两日是我娘的生辰。”</p>

<p>八皇子就不说什么了,人家出去给母亲庆贺生辰,他总不能拦着。</p>

<p>下午的武课扶苏没去参加。</p>

<p>他最近因为心情不好,经常逃课。夏帝听说只是逃了武课,就没管他。</p>

<p>小孩子不爱习武很正常,何况上书房那些皇子</p>

<p>侍从都在排挤他,这一点夏帝也是知道的。文课还好,武课排挤起来欺负人的手段多得很,小孩受不了自然会逃避上课。</p><p>想看无字惊鸿写的《大秦地府日常》第 224 章 归国吗?请记住<a href=" p="">

不仅是武课,文课偶尔也会逃一回。因为次数不多,夏帝同样选择了放任。

夏帝还知道,每逢公子桑逃文课,那就是一整天都不会去上课。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闭,估计是在想阿兄。

也不知道公子正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扶苏因为逃了武课,今天可以先一步回到秦阁。他要提前给阁内的这些眼线们下好药,方便等下行动。

这群人根本没防备扶苏会下药。

扶苏很轻易地就把药粉全部撒到了井里头,半下午的时候说想喝绿豆汤,让膳房多做了一些,大家都分一分。

修改器果然跳出了中毒警告。

扶苏在里面修改了几个字。

他将「大半宫人都喝下了有迷药的绿豆汤」改成了「所有宫人都喝下了有迷药的绿豆汤」,又将「夏帝很快得到消息」改成了「夏帝隔日得到消息」。

而后将汤背着人倒掉了,坐等这群人被毒倒。

修改器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时辰,扶苏其实不太确定自己修改成“隔日”的话,能不能成功拖延到后天。

试一下吧。

这些天扶苏根据身边盯梢的人离开的规律,摸清楚了夏帝多久会问一次他这里的情况。上午才问过一回,应该本身就能拖延许多天。

确定所有人都晕倒后,扶苏仗着力气大,把他们都捆起来拖进屋子里关好,堵上嘴防止他们发出声音呼救。

扶苏还把周围的陈设也一并挪开了,不让他们有机会弄翻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