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 作品

第1791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八)(第2页)

  解盐的大量减产,导致很多山西的盐商为之困顿,甚至是破产,引起了朱载坖的重视,这是关系到军储的大事,朱载坖肯定是要重视的,杨俊民、张四维等人上疏称:“如唐宋旧制,归于县官,泄积涝,去淤泥,修筑畦场。盛夏种之,及时收采。修墙建舍,立法稽查。”

  也就是变更食盐的生产办法,之前的解盐的生产方式就是待池盐自然生结后,直接入池捞采,但是现在由于大水灌入盐池之中,盐水变淡,难以凝结盐花,所以张四维、杨俊民等人上疏,要求恢复之前的晒盐法,保证解盐的产量。

  原本解盐是直接捞采解池中的盐花的,按照张四维等人的上疏,原本解盐的捞采方式是:“过解州不数里,入西禁门,出东禁门,中凡三十里,皆盐池。池中所产为形盐,以其成形;又曰解盐,以地名也。不俟人工煎煮,惟夜遇西南风,即水面如冰涌,土人捞起池岸,盛以筐袋,驱驴骡载之,远供数省之用。实天地自然之利。”

  但是现在大水灌入解池,原本的捞采显然行不通了,所以张四维等人建议,由朝廷出银,改捞采为晒盐,保证解盐每年六十万引的数目不变。

  但是此举遭到了申时行等人的坚决反对,申时行上疏称:“顷者黄河以南盐价腾涌,矿徒角利啸聚,几成大变。其故,由河东盐花减昔,山路运艰,又半插泥沙,味不堪食,故官盐日滞,私贩日兴。将河南一省近北者分属长芦,近南者分属两淮,近西者仍属河东,商民两便。”

  申时行的上疏遭到了张四维等人的坚决反对,申时行的看法很简单,现在解盐减产,河东诸池产能不足使食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来其他盐区的觊觎。与其如有朝廷费时费事的去恢复解盐的产量,不若直接要两淮盐场和长芦盐场接管原来解盐的行盐区域,申时行等人其实就是再帮两淮盐场争取利益,减少解盐的行盐区域,同时借以打击晋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