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 作品

第1791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八)(第3页)

  王锡爵也上疏称:“开、归二府逼近黄河,舟楫直达,若行淮盐,视之长芦更易为力。地接齐鲁,或行山东之盐,犹可以杜绝私贩,或就增长芦引目以补河东额课!”

  同时他们还举出了很多的例子,说明恢复解盐产量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晒盐质量差,百姓不愿使用,王锡爵是当过山西巡抚的,对于解盐的情况是很了解的,他上疏称:“晒盐不及池盐远甚,而征价相若。倘盐诚美,则其值嬴而息稍饶;恶,则值缩而本之不足,其病立见。故曰商之利病,在盐之美恶。夫池盐之生,盛夏为上,以日烈硝亡,色白粒大,形味俱美也。春秋间产,硝气颇盛,盐乃次之。顾亦有不尽然者。如夏月盐无不美,固矣。倘采涉于早,盐粒未成,是谓“牬糊”,不适于用,惮烦深入。近取旋生者,则益不成盐。又或揭盐板以充之,或取逼淤泥,而色颇青黑,此皆人不副天,美中之恶也。春秋盐虽稍次,倘采于颗粒坚大之后,不掺硝板,不混青黑,是人能胜天,恶中之美也。尤有攒料以恶而杂其美者,有苫盖不固而淫潦损其美者,有盗盐塞土而失其美者,有开放不洁、车夫蹂践而丧其美者。故曰盐之美恶,在天时之得失与夫人事之尽不尽耳!”

  王锡爵认为,即便是采用晒盐的办法,所生产出来的盐因为含有大量的硝和碱,百姓不愿意使用,所以王锡爵在奏疏中称:“解盐本甘,以其浇晒也,故苦。以其苦也,故不行。不行,则商人坐困。若改十二万引于山东、长芦,二十万于两淮,则解池不必浇晒而自足。既不浇晒,则硝碱不杂而自甘。”

  请收藏本站:www.c3719.lol。笔趣阁手机版:m.c3719.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