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朝中有人(第2页)
述里朵察觉到以世里奇香的能力,说不得就要被萧砚一眼看穿,遂打算亲自过去。
在宫里,旁人只观朱温对待张贞娘尤显粗暴,但一应手笔,却多彰显了他对这位儿媳有多喜爱,不仅是她侍奉的好,还有更深层次的身份碾压,也格外让这位君父满意至极。
段成天伸手接过锦囊,颠了一颠,感觉轻飘飘的,便疑惑道:“这是?”
“来人,本妃要入宫面圣。
“小北,你过来,师傅再教你几句。”
段成天叼着一根牙签,小眼睛一眨不眨,扫视着信纸上的信息。
后面,世里奇香正要应命,王后却霎时顿住了。
在他懵懂的观念中,萧砚已与那位传闻中的不良帅一样神秘,身为唐臣,却能在大梁国都呼风唤雨,此处渗透势力。便容不得他认为,这些兖州不良人,今后一定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且这郢王府,也非是给冥帝住的。众人皆知,冥帝常年闭关,久居那暗不见天日的玄冥教地宫,几乎不曾宿于地宫之外。故郢王府几乎是个摆设,但朱温仍然大手一挥,将这座占地不俗的深院豪门,赐给了郢王名下。
中原酷热,在这北地边塞,亦也凉爽不到哪去。
张贞娘脸上挂着玩味的笑,肌肤在衣衫下若影若线,引得那边的说书先生都有些声音颤抖起来。
世间但凡稍有姿色的美人,谁不夜梦此景?但安乐阁就是不肯受贿,言榜上美人自有评定标准。
而待室内只余几个贴身侍女,张贞娘便有些烦躁起来。
那年近四十的不良人缕须一叹:“论算计人心,校尉实乃已炉火纯青……”
张贞娘哪里能懂这些,她连沧州、潞州在哪都分不清,便无所谓道:“本妃懒得听这些,你就去问问,可知萧御史何时能回京。”
“王妃说笑了。”骆小北叉手垂头,正色道:“我家郎君早就吩咐过,王妃对他有提携之恩,不敢忘怀。我家郎君乃前唐旧臣,孤苦无依,若无王妃在陛下身边美言,岂能在汴梁立足?郎君言,他旁的什么也拿不出手,唯有此物,或可聊表谢意。所以新菜一进宫,定要把第二份,送给王妃品鉴……”
那说书先生并不知自己哪里出了错,但不敢违背,擦着汗告罪离去。
——————
张贞娘不以为意,本就是提一嘴的事,她甚而都可能转头就忘了。
距离幽州一百五十里的潞水河畔,一座连绵的大营,已扎了有两日。
“可有河北的什么消息?”
骆小北的脸色却有些古怪,而后歉意发笑:“王妃莫要为难小的,小的哪能做主……”
随着食盒打开,张贞娘便眼睛一亮,接过了勺子。但她却在入口之前忽地一顿,而后似笑非笑的随口问道:“既出了新菜品,献于陛下品尝即可,何必送到王府来?”
河北。
自从半年前开始,她们这名不正亦不实的王妃,就常常这样了。
安乐阁。
骆小北擦着汗,取过一碗酸梅汤,想说的话却是一顿,因他瞧见了那个客商模样的不良人。
“啧,可知他何时回来?”
“可需要提前知会朱汉宾?”
“滚下去,养你何用?”
她全无一名王妃该有的端庄感,自带一股放荡之气,常引得人不自禁就将视线放在她身上。她并不是不知道,但偏是要这样,以彰显自己的魅力。
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这位祸水在朱温眼中的地位?不说那些从地方上来却不得志的官吏,便是朝堂上的些许绯袍重臣,甘愿认张贞娘为母亲的都不在少数。
但她不过才行几步,又忽地一顿,折身回到卧帐里,取了一件左衽圆领戎服披上。
“萧御史一介文人,打什么仗?陛下就该早些调他回来,多制些新奇玩意玩。”
许久后。
旁的武将都说萧砚长了一副小白脸的样子,但张贞娘却认为其虽古铜但偏白的肤色正正好,加之那一身忧郁、孤臣的气质,以及那对锐利的眸子,都极为合她的品味。便也就一直关照了下来,不时在朱温旁边念叨一句,也算回了这些谢礼。
这一饮品口味极佳、清爽,且还有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最为关键的是,汤里能明晃晃的看见几大坨冰块,解暑又清凉。虽说单价远高于绿豆汤,但并
不妨碍此饮品一时而风靡全城。
……
当然,后面的想法不过骆小北的臆想罢了,直到现在,他都还未彻底清楚不良人的能量有多强。
单只是坐在榻上,她就联想到了萧砚那年轻、健硕的身姿。不由就有些显湿了。再细想,她脸色便已有些潮红,低喘着伏在了榻上,手指不由自主的探进了袍裙中。
“对了,待你们萧御史回来了,莫要忘了本妃上胭脂评的事。”
“天速星过于苛刻了,少年郎,怎能如你我这般的老头子古板?”赵从宜笑呵呵道。
须臾,一道不高的身影便大步入内,其手间提了食盒,眼睛却是与年龄匹配般,不住的四处瞟动。
“你这小鬼头,对主子倒是忠心。”张贞娘娇笑了下,挥了挥手:“罢了,本妃就替伱们问一嘴,就算是付了饭钱,下去吧。”
张贞娘便马上来了兴致,直起身,“令其端进来。”
张贞娘终日收到的拜帖、礼品不计其数,都不甚想搭理,但这会却下意识新奇,而后才随手一摆,“可莫要再是什么酸梅汤,本妃可真是喝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