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无力回天(第2页)

一方深陷重围,并还有被丧胆的漠北军拖累,固有突围回家的动力以及兵力优势,但连日奔袭转进,终有力竭、恐惧之势。

一方兵力虽少了近万人,亦有连日追击之疲倦之苦,但士气振奋,人人奋起,皆知此战若定,将要完全定鼎中原之局,更知秦王亲临观战,所谓新朝开国之功,元从之身,北地甫定,平灭江南已有禁军,来日大战渐稀,在场诸军建功立业的机会将日益难得,如何敢不竟全功?

故战局的天平,在萧砚亲临的那一刻,其实便已悄然倾斜。

晋军因要为凿开北面信道,先锋死伤枕借。?£精+武¢{小±|1说2网`e ?最a¥新.x章a节:更\新/?

¢快;.而三面又分别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更不知萧砚还会不会有后手或幽州援军肯定是有的,王彦章不过只领了万馀兵马出塞,幽州岂能没有援军?

所以在判断之下,李存勖立即命耶律剌葛领着他的漠北中军本部上前突进,并直接要求李嗣源与李存礼负责严厉督促漠北军上前,若有擅退者,直接斩杀。

耶律剌葛这个自封的所谓漠北大汗,说白了就是个丧家犬,焉能不清楚自己当下的地位,故发狠之下,不但催促乙室部、迭剌部等大部出兵凿阵,更直接派了自己的心腹主力前出,此战危急,已到了身家性命都不保的地步,俨然是要不成功便成仁了,所以就算是耶律剌葛,都摆出了玉石俱焚的架势。

望楼之上,一直不发一言,蹙眉观察战局的萧砚自是马上看见了晋军阵中的这一部署变化,却是顺势便对身侧的钟小葵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给赵思温传令,让其倾尽全力,不顾一切压向南面,务必拖住耶律剌葛的漠北军,不得使其脱身,以配合本王接下来之部署。”

钟小葵肃然领命,转身疾步下楼。片刻,一只矫健的海东青自望楼下冲天而起,飞向北面战场。

“另,让公羊左可以出动了。”

束手立在萧砚身后的石敬瑭小心瞥了一眼旁边的李存忍,见后者只是一直咬着下唇,目光复杂的观战,好象没有听到这道命令一般,却是躬身应诺,快步传令。

于是片刻,一直藏于营中,为公羊左所领的那部之前由李珽发往塞外的五千幽州突骑当即奔袭出营,然而,他们并未直接扑向东面的浮桥战场,而是出人意料地急速西渡伊逊河,旋即沿着远离主战场数里的河道西岸,如同离弦之箭,全速向北包抄。

几乎在公羊左部动身的同时,在中军幕僚提醒下的李存勖当即便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巨大压力,他当然知道萧砚必定有预备兵,不然仅凭萧砚区区千人,也不可能拿下本就善守的朱守殷、李周二人留驻的柳河大营,但没想到萧砚一直藏在手中的,竟然是足足五千骑!

若这五千骑在第一时间用出来,双方的兵力便会迅速拉平,负责在北面堵住晋军的赵思温部,与分割在东、南两面分割、包抄的王彦章、元行钦三方又焉会一时吃力?

但一时之间,在四面俱有战事,几个方面大将都被派出去的情况下,李存勖竟然只是冷汗直冒,拿不出部署方案来,尽管他已猜到萧砚的意图是什么。

不过其实就算他是提领中军亲出也好,还是下令让李嗣源与李存礼立即带着漠北军南撤回来也罢,四面激战正酣,方面大将均已投入前线,命令传达本就迟滞。

更要命的是,赵思温部在接到萧砚严令后,正以泰山压顶之势不计伤亡地猛攻漠北军前锋,使其深陷泥潭,无法抽身。而公羊左那支养精蓄锐的五千铁骑,凭借惊人的速度,已在伊逊河与柳河交汇处提前搭好的浮桥上,开始渡河东进。

时间,时间不够。李存勖的任何补救命令,都已无法及时抵达并改变漠北军的命运。

故李存勖立即做了第二个决定,然后只是远远看着铁骑奔涌,宛若洪流,直接硬生生分割了前凸的漠北军与晋军之间的联系,以幽州突骑的锋锐之势狠狠凿进了正与赵思温部纠缠的漠北军侧翼、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