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既寿永昌(二)(第3页)

“嫂嫂,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这留守之责在臣弟,这骂名,这罪责,理应由臣弟来担。岂能让嫂嫂一个妇道人家来受这千古唾骂?!臣弟…臣弟这就召集文武,商议…商议…”

他急切地说着,却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商议什么,目光慌乱地扫向左右,仿佛在查找支持,而这个时候,李存颢等人却不与他对视了,既然有人愿意担上这个骂名,又何须再多此一举。

不过所有人的目光,连同李克宁在反应过来后,却都是下意识望向那站在群臣之前,不肯退让的张承业身上。

这位河东监军闭着眼,眼角却有老泪纵横。

良久,他对着曹太后的方向,深深躬下身去,“太后,心怀河东万民,不忍生灵涂炭,老臣愧之不如”

这声“愧之不如”,仿佛抽干了张承业所有的力气。他直起腰,缓缓扫过殿中那些或喜或悲或麻木的脸孔,最后直视北面,仿佛看到了那个即将主宰这片山河的年轻人。

“老臣方才,以死相胁,以名节相逼,是老臣执念深重,孟浪了,不顾大局,

不识时务秦王其志其行,确乃明主之姿。此乃河东之福,亦是天下之幸。”

“诸君”他的目光最后扫过殿内,“若愿降了,那便降了吧。”

话音落下,张承业好象用尽了最后一丝支撑的力气,身体猛的一软,却是强撑着摆手示意上前的李克宁与郭崇韬不必近前,而后独自一人走出殿外,看了一眼天空后,复而走下台阶,消失在所有人眼前,仿佛是被那像征着旧时代终结的暮气,彻底吞没。

殿内,只馀下一片死寂般的沉默,以及那无法驱散的的亡国之殇。

“拟降表向秦王交出户籍、地图归降。”

——————

千里之外的汴梁,时值盛夏,但秦王府深处,重重院落隔绝了外界的酷暑,散发着丝丝凉意,维持着一方宜人的清幽。

女帝坐在宽大的坐榻上,临近足月的身孕让她行动颇为不便,但她凤眸仍旧锐利,落在手中的一封经由天策府呈上的奏报上。

广目天侍立一旁,动作轻柔的为她打着扇,眼神却不时关切扫过女帝疲惫的侧脸和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

女帝细细看过奏报,复而提笔批示:“接收河东,首在安民。当遣干练之吏,携足量钱粮、医药,由户部拨付相州,经冯道点验接收后,即刻西进。赈济伤患,抚慰流亡,务使河东民心安定,勿生变故。”

旬月来,北疆大捷、李存勖授首、云朔归附的捷报早已传遍汴梁,可谓全城沸腾,万民欢腾,秦王万岁的呼声连日不绝,巨大的胜利光环笼罩着这座中原雄城,人人都在翘首期盼,掰着指头计算着天下一统之日。

珠帘轻响,千乌捧着一摞新的奏疏走了进来。姬如雪跟在她身后,行动同样略显不便,不过却也捧着一摞奏疏,然后与千乌一起将奏疏轻轻放在女帝面前大案上。

“王妃,今日又有三十七份劝进表章。河南、河北、关中、蜀地各地的节度、刺史、将领,州县官员,甚至不少朱氏宗室遗老,皆在联名上书。言天命攸归、神器当主,万民翘首,恳请大王顺应天命人心,早登大宝,定鼎乾坤。”

女帝的目光从奏报上移开,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展开,目光一扫,眉梢微挑,这竟是朱温长兄,广王朱全昱所书的劝进表。

“北狄授首,云朔归心,神器有主,天命在唐。百年板荡,黎元倒悬,苍生泣血,亟盼真主。秦王提剑扫六合,拯溺救焚,功越往圣,德被寰宇。朱氏当顺天应人,早禅大位,以应秦王定社稷于磐石,开万世太平之天命。臣等昧死以闻,伏惟殿下察纳”

女帝不由失笑,朱全昱与朱温无异,早年俱是一介雇农,文化水平不高,且在朱温篡唐前夕,曾于宫宴中掷骰子怒斥其忘恩负义,预言篡唐将致灭族之祸,后被朱温不高兴的赶回砀山故里隐居,所以更不可能掺和这种事了,显是有人捉刀代笔,妄以此给朱氏求一份太平。

接着,她又拿起几份。邺王罗绍威的奏表措辞恭谨,极尽颂圣;南平刘隐兄弟的联名表章,字里行间满是‘拨云见日’、‘倾心归附’的急切;蜀中徐氏父子

甚至还有通过赵思温转呈的几本奏疏,却是几个新附阴山大部头领按着血红指印的效忠书,行文粗粝,却将萧砚比作‘照耀草原的太阳’,恳求‘大皇帝’早日登基。

再往下翻,是各州刺史、地方官员、乃至一些小藩镇如荆南高季兴、定难李仁福、朔方韩逊等的奏章,或直白或含蓄,却都是劝秦王即皇帝位。

“大王之意,在‘民心即天心’,欲暂缓称帝,以稳旧梁人心,安中原降臣之虑,专心推行新政,革除积弊”

女帝的声音很轻,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在对姬如雪和千乌解释:

“然则这些人,总以为大王易鼎,以复唐灭朱之举,称帝建元之为,方是天下头等大事。大王常言,所谓皇帝、天子,不过是天下最大的节度使,此乃二百年藩镇割据根深蒂固之思刀尚未劈到他们身上,他们才一副恭顺模样。如今催着大王早日登基,固然是见大势明朗,却也有趁此劝进之功,早日定下君臣名分,希冀新朝对彼等旧日权柄、利益多加保全妥协之意”

话说,自昭宗崩于洛阳,大唐法统断绝虽仅八年,然节度使坐拥兵权、财赋、人事,形同独立王国之制,却已正好整整二百年。

中央权威衰微,‘天子不过是最大军头’的观念深入人心,远非经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数代帝王持续武力削藩、至赵宋时方彻底扭转的局面可比。

但女帝只是微微叹了口气,指尖在奏疏堆上点了点:“然这劝进之势,汹汹如潮,已成燎原之火。非是人力所能阻,亦非拖延可解了。”

姬如雪默默奉上一盏温度刚好的参茶,女帝接过茶盏,却并未饮用,只是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劝进表章,决断道:“北疆初定,万

事待理。本不该以此等喧嚣侵扰大王心神。然此乃定鼎大事,关乎国本,非我可代决。将这些速送河东,交由大王亲览定夺。”

一旁的阳炎天遂急忙躬身:“喏。”随即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承载着无数人心思与野心的厚厚一摞奏疏,仔细收拢,转身快步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