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第2页)
若是修建了堤坝,以后自是不用提心吊胆了。但修堤坝实在是太费钱了,朝廷往年不是没提过,但是从没成功过。
“当然是真的!”沈隽意说得斩钉截铁,“朝廷已经拨了款,不日就要开工了。”
“太好了!太好了!”当即,众人就乐得直蹦高,“往后咱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洪水了!”
这消息让所有人都欢天喜地。对遭够了水患罪的江南百姓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散了场,人们还仨一群俩一伙地念叨着这事儿。
没多会儿,更多的细枝末节就在乡亲们中间传开了。
夜里,楚元化到沈隽意住处汇报事儿。
见桌案上还摊着没批完的文书,他心疼地说:“大人,您又要熬夜了?身子骨要紧啊。”
“不碍事,就是理理堤坝工程的资料。”沈隽意放下毛笔,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朝廷虽说同意修堤坝,可具体咋干还得细细筹划。”
楚元化瞅着桌上密麻麻的图纸和算草,忍不住说:“大人,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之间还有啥不能说的?”沈隽意抬眼看向他。
“说起这堤坝工程,“楚元化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听说朝廷起初没答应修,嫌花钱太多。是您……”
他深深看了沈隽意一眼:“听说是您主动说要捐出自个儿的俸禄当工程的启动钱,这才让其他大臣跟着表态支持。”
沈隽意不以为然,摆摆手:“这些都是小事儿,提它做啥。”
“小事儿?”楚元化声音发紧,“大人,您捐的钱财不打紧,但是那是您所有的俸禄……您这为民之心……”
“元化,”沈隽意打断他,“这些银钱跟江南百姓的安危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再说,银钱没了能再挣,可要是因为缺钱不修堤坝,往后再发洪水,那得搭进去多少人命?”
楚元化望着沈隽意郑重的神色,心里头受到极大震动。
“再说了,”沈隽意接着说,“我这点捐献也带动了别人。听说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他们也都要捐款。这么一来,工程的银钱就不愁了。”
“可大人,您为啥不把这些告诉乡亲们?让他们知道您为这工程费了多少心血?”楚元化不解地问。
“为何要说?”沈隽意反问,“做事是为了解决难处,不是为了让人知道。只要堤坝能修成,只要乡亲们往后不受水患的罪,就啥都值了。”
楚元化闻言,默默点头。
“楚大人!”老木匠张大山看见楚元化,连忙起身招呼,“我们正说着堤坝的事呢,这可真是千年难遇的好事啊!”
“可不是嘛,楚大人,”李婆婆拄着拐杖凑上前来,苍老的脸上漾着欢喜,“听说那堤坝修得极大,一旦建成就能永绝水患,可是真的?”
楚元化点点头:“正是这话。这堤坝要是修成了,江南的水患之苦,就算是彻底根治了。”
“只是不知这工程得花多少银钱?”铁匠张铁牛擦了擦手上的铁屑,疑惑地问,“朝廷怎么肯花这么大的代价,为我们这些老百姓修堤坝呢?往年不都是从不提么?”
楚元化见周围的百姓听了这话,都围拢过来,眼里满是期待,心里便想着,有些内情该让他们知道。
“你们想听听其中的原委?”楚元化问道。
“自然愿意!”众人异口同声,目光里全是急切。
楚元化深吸一口气,环视着众人说:“实不相瞒,这堤坝工程,朝廷起初是打算驳回的。”
“什么?竟有这等事?”众人听了大惊,脸上的喜色瞬间褪去,刚刚燃起的希望几乎要熄灭。
“为何要驳回呢?”有人急忙追问。
“还不是因为耗资太大。”楚元化的声音沉了下来,“听说要耗银数百万两,朝廷觉得花费太多,犯不着为了几个州府的水患空耗国库。”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
他们亲身经历过洪水的可怕,深知水患的厉害。要是不能根治,将来不知还有多少家庭要遭流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