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想买上市公司(第3页)
1947年3月,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市场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
这两家公司在经过多轮商讨、权衡利弊后,决定顺应大势,宣布合并。
合并后的新机构,便是如今的香江会。
虽说英文名字未做更改,延续着过往的标识,可中文名字正式变更为香江证券交易所。
不过在香江商界,大家念着顺口,也饱含着一份亲昵,更习惯亲切地称呼它为“香江会”。
何雨柱惬意地靠在那颇具年代感的皮质椅背上,身姿微微后仰,双手随意地交叠在小腹前。
他目光专注,静静地听着黄芷柔娓娓道来,不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神情中透着几分专注与好奇。
对于香江证券交易所,他早有听闻,那些从商海之中传来的只言片语,让这个地方在他心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可实际上,对于其中错综复杂的具体运作机制,他确实知之甚少。
在那个科技尚未完全普及的特殊时代,股票交易流程堪称繁琐复杂到了极点。
每一笔交易,都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仪式,需要诸多手续与环节。
普通老百姓,被这重重的手续与复杂的规则拒之门外,根本没有直接参与其中的机会。
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缺乏电脑联网技术,投资者们无法像如今这般便捷地通过网络远程操作。
他们甚至连直接前往交易现场进行操作都不行,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专业的经纪公司,借助经纪公司的渠道,小心翼翼地完成股票的买卖。
而香江会,这个在香江证券交易领域举足轻重的存在,就稳稳地坐落在公爵行大厦之中。
那座大厦,风格独特,在繁华的街道上十分显眼。
值得一提的是,公爵行大厦与银行相距不远,步行不过短短几分钟的路程,这使得资金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相对便利。
何雨柱此前因手头资金有限,每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不敢轻易冒险。
再加上听闻这交易过程太过繁琐,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所以一直将涉足股市的想法深埋心底,未曾有过实际行动。
当何雨柱的目光触及到于仁飞艇那仅为200万港币的总市值时,脸上瞬间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讶神情。
在他过往的商业认知里,上市公司宛如商业巨擘,往往坐拥庞大的资产规模,旗下产业多元,业务版图横跨各地,在资本市场中翻云覆雨。
无论是在报纸财经版面上看到的案例,还是在商圈酒局中听闻的闲谈,那些上市公司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市值,都是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此刻,眼前这微不足道的200万港币,与他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上市公司形象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这一数字实在是远远低于他的预期,令他不禁心生疑窦,暗自思忖这家公司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黄芷柔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端起精致的骨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放下后,才不紧不慢地主动解释道:“在这繁华至极却又竞争激烈的香江,能称得上巨擘的企业少之又少。总资产超过1亿元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数。像在金融界翻云覆雨的汇丰银行,凭借雄厚资本与广泛业务网络,掌控着香江金融命脉;置地公司深耕地产领域,旗下物业遍布香江各处黄金地段,地标建筑林立;香江信托在财富管理与信托业务上独占鳌头,为众多富豪打理资产;中华电力与香江电灯,作为能源供应的两大支柱,保障着整个城市的灯火通明与运转动力;还有那会德丰,业务多元,横跨航运、地产、贸易等多个领域,在行业内都是响当当的巨头,一举一动都能掀起市场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