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第3页)

Q:你怎么看待“增长”?

A:增长不等于前进。有时候,停下来才是最难的进步。

Q:你为什么不融资?

A:因为我不想讲别人听得懂的故事,我想讲我们自己信的故事。

Q:你从不在媒体上露面,是出于战略考虑吗?

A:不是。我只是觉得,游戏已经说得够多了,我不想打断它。

文章结尾,她写下: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他更像一个隐居城市中的掌灯人。他不经营公司,他经营的是一群人如何在世界的喧哗中,守住内心的寂静。”

这篇报道在商业圈引发热议。

有人称他为“东方稻盛和夫”;有人说他是“管理界的梅西”;也有人冷嘲热讽:“不过是一个运气好的文艺老板。”

而陆羽对此,没有回应。

他依旧每天泡茶、看邮件、散步、偶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

但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他在的地方,就是中心。

某次内部出现创意分歧,叙事组与技术组因为一个节点机制争执不下,甚至出现了罢写与罢测的苗头。

所有人都在等陆羽表态。

他没有开会,也没有说谁对谁错。只是把两组人约到楼下的馄饨摊,请他们

吃了顿夜宵。

席间,他讲了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跟爷爷放牛。有一次,牛跑丢了,我急得哭。我爷爷问我:‘你是怕牛丢了,还是怕挨骂?’”

“我说:‘都怕。’”

“我爷爷说:‘那你现在去找牛,就不是为了牛,是为了你自己。你会找不到。’”

“我问:‘那怎么办?’”

“他拍了拍我头,说:‘你要想办法,让牛也想回来。’”

说完这话,他夹了一个馄饨,说:“你们是牛,也得是牧人。别忘了。”

那晚,两组人和解了。再没争过。

“他不解决问题,他让问题自己找路。”叙事主笔说。

“他不管人,但所有人都被他管住了。”技术总监说。

“他不会讲大道理,但讲的小故事里,藏着公司活下去的全部逻辑。”配乐师说。

有人说他是“老谋深算”,因为他拒绝所有资本运作,但却精准地把团队、文化、创作、节奏、情绪都控制在最佳状态。

有人说他是“风轻云淡”,因为他从不争功、不抢话、不主张,却总在关键时刻出手,一锤定音。

也有人说,他只是“有点佛系”。

对此,陆羽在某次茶叙中说:

“我不是佛系,我只是知道,有些花不开,是因为你在旁边大喊大叫。”

“你安静一点,它也许就开了。”

如今,《星界之门》全球销量已破千万,桃源乡公司被誉为“最不可复制的游戏公司”。

外界不断高价挖人,开出年薪百万、股权分红,几乎挖不动。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离开陆羽,他们就再也找不到那壶茶、那张桌子、那个可以讲故事、流眼泪、沉默半小时也不会被打断的地方。

那不只是一家公司。

那是一个藏着火光的营地。

深夜十一点,办公楼只剩下清洁工的拖把声和窗外的风。

陆羽坐在茶桌前,一盏灯未熄,茶水已凉。他翻着一本旧书,是多年前林舟送他的《人间词话》。封面已经磨旧,边角卷起,像是走了很远的旅人。

他一页页地翻,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听纸张的声音。

手机屏幕亮起,是林舟发来的一条消息:

“明天美术想提一个新章节的概念,叫‘归林’。你怎么看?”

陆羽没有立刻回复。他只是放下书,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对面一栋栋亮着灯的楼宇。

他知道,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在通宵写代码、赶财报、熬夜谈判。而在这些灯光之外,总要有一个地方,不催不赶,不问结果,只守着那一点点人该有的温度。

他掏出手机,回复林舟:

“挺好。归林比归零好,我们不是重来,是回去带走点什么。”

发完这句话,他收起手机,走回茶桌,重新烧水。

水沸时,他轻轻地笑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