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传扬(第3页)
田间地头,老农们蹲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聊起这件事。
“亩产多三成,乖乖,要是咱们家的水田里,种上那什么稻子,今年就能多收成好几石粮食。”
“听说那稻子还耐旱?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救命的稻子!”
“朝廷这么赏,说明这事假不了!泾阳王庄子上那书院,看来是真有能人啊!”
“我听说,是从南洋外头弄回来的种子。”有年轻人笑着说道。
“南洋?那咋了,这么好的东西,搁在蛮子手里多浪费,既然在大唐长的好,那就说明,应该是咱们大唐的。”
“就是,陛下不是已经着人取回来了吗?”
几个年轻后生乐呵呵的吹牛逼。
吹着吹着,南洋就被他们“私自”划入了将来大唐的领土。
“他三叔,你不是在泾阳王府的庄子上有门远亲吗?能不能帮忙问问,农学院还缺不缺打杂的?让我家小子先去蹭着学点也行啊!”
那被称作“三叔”的老者,显然见识多一些,叹息一声。
“栓子他爹,不是三叔说你。你这脑子,咋就转不过弯呢?”
“那书院是什么地方?你让栓子去打杂?端茶送水?扫地劈柴?人家缺你这个人吗?”
“你想让孩子出息,这是好事。但出路不是这么找的!”老者语气加重了些:“那农学院,它再怎么说,也是书院!是教真本事的地方!不是作坊招学徒!你想让孩子学种地的真本事,将来也能像那些人一样被朝廷赏识,你就得正儿八经送他进去学!”
“人家那里有蒙学,识字、算数,都教!孩子不识字怕啥?学啊!咱庄户人家的孩子是不如城里老爷家的孩子启蒙早,但咱娃肯吃苦啊!现在开始学,一点都不晚!”
又想让孩子出息,又不舍得花钱送去读书.......
就坐在这里想,想让孩子自学成才?
“离得近,这就是老天爷赏的机会!花点钱,哪怕勒紧裤腰带省一省,送孩子去蒙学,先把字认全了,算数搞明白了。等明年农学院要是再招人,孩子就有机会去考一考!这才是正道!”
“你光想着不花钱,让孩子去‘蹭’学?”老者摇摇头:“打杂能蹭到啥?蹭一辈子也就是个杂役!能摸到种子?能下试验田?能听懂先生讲的学问?做梦呢!”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旁边另一个老农也插话道,话糙理不糙:“栓子爹,三叔说得在理。咱庄稼人,最知道舍不得种子打不下粮食的道理。在孩子身上花钱读书,那就是下好种子!将来才能有好收成!”
栓子爹被说得面红耳赤,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手掌,讷讷道:“我……我不是舍不得钱……就是怕……怕花了钱,孩子也不是那块料,最后白瞎了……”
庄户人家种地挣钱太不容易了,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一年都攒不下几个子。
供孩子读书,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没试过咋知道不是那块料?”三叔打断他:“就算……就算最后真没学出大名堂,能识字会算数,将来在庄子上找个记账的活儿,或者去城里找个铺子当伙计,不也比一辈子土里刨食强?咋能叫白瞎?”
“那边庄子上那么多活儿,就算什么都不会,出力气就能挣钱,一家子省着点,怎么着也能供个孩子读书了,你家老大不是在那边工地上吗?”
栓子爹连连叹息。
“这两年,老大是挣了些钱,但是他还没娶媳妇呢。”
“我这个当爹的没本事,只会种地,思来想去,怎么都不想耽误孩子,老大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亏欠这个去补那个,我心里不是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