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事情(第2页)
子车余庆说到这里,看鲁父皱眉表情,一拍脑门说:“差点忘了,这是最新的一套学问,算是儒术的分支,叫做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嘿!因为大王整理出来的内容谱系驳杂。此前,一直都是经史子集的划分。
但所谓阴阳相生,阴阳相克。
所有的学问,真要论起来,每个人见解不同,于是就很容易吵架。
那么,为了解决领悟其中奥秘的家伙无差别攻击对方。
大王规定了经、术、学、科四个分级制度。
经,现在自然是易经。
易经乃是所有学问的根基,涵盖天文地理,人文哲思,就好比一棵树的主干。
而经下各有总结,可堪一门造化,谓之术。
一术如同粗大的树枝,因为经义在每个人的理解中发生偏差,又各有道理,于是生长繁荣,就有分歧,但始终是一棵树上长出来的,因此各有枯荣。
每个粗枝还会发出小枝,可以称呼为一门学问,所以儒术现在有心学、理学、考据等等方向。
至于科,这个比较不同。
科为条律也叫枝叶,即之前你们讨论的‘定理’,而定理必须被应用,同时要体现在现实生产之中。
因此,科偏向冶炼、水利、繁育等等内容。
科最杂,也最小,最细。但科的内容,有很多是从学问衍生的,因此每一科都可以视作一片叶子。
经过完整的梳理之后,燕国的学术方向,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有了大王替天下总结了九文鼎的内容,现在所有人学习的方向,就是完善并繁荣学问与科目。
所以,我觉得,还是中庸最好。
因为中庸,是最接近大王理念核心的。
思辨、辩证,都不过是为了安抚人心。
生产、生活也不过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人嘛。想太多,总是苦恼。
还是清心寡欲好一点。”
“你说这话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你究竟站在什么角度说这个问题”
鲁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子车余庆摸了摸鼻子笑道:“我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个度量衡。
其实,您也不用太在意站位的方向。
因为随着大王将他的九文鼎传播开来之后,其实天下之更始,就在眼前了。
您应该能发现,只要殷商没有办法正面击败幽燕。
那么胜负手其实已经移位。
大王正在全方位蚕食南方。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无孔不入。
看看您眼前的北蒙山。”
子车余庆指着太平宫外的土地:“这里与幽燕,何其相仿而这里是哪里
大邑商的旧都,商人的腹心,距离天下之中的洛阳,不过三五百里。
而这里,已经被渗透成这样了。
人哪,都会为了更美好生活而奋斗。
能为人提供更美好生活的做法,叫做仁德。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殷商为首的巫术旧贵族,如何能面对燕国美好生活追求的渗透呢
我就去了北方三年。
然后,我已经是德政践行的支持者。
至于贵族。
只要再来两年,幽燕与殷商真刀真枪干一架,不管胜负,天下激荡,变革就在眼前了。
而这一切,大王只用了二十年不到。
二十年。一代人啊!
就连大邑商的王都知道,他们必须变革了。
再不变,天下姓子还是姓,那就两说了!”
子车余庆语气越发高昂,声音在颤抖,双臂张开,十分夸张的挥舞:“大时代啊!英雄豪杰,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啊!”
鲁父看他这兴奋劲,不由得微微摇头:“以我对辛屈的了解,他一旦选择动手,不会拖泥带水的。
可能,你想要见证的风起云涌,是见不到的。
大概率,一击而溃,然后横扫天下。”
“怎么会呢!”子车余庆有点不甘心的说,“殷商,不至于弱到这种程度。”
“你不懂。”鲁父说着,想到了当初辛屈让他帮忙点的烟。
当烟升天的那一刻,辛屈完成了“帝”与“天帝”的更迭,成功完成了对有辛氏众人信仰的篡位。
而他可是记得辛屈与他交代过,烟的火药要小心使用,不然会炸死人的。
直到现在,他都清清楚楚的记得。
而火药,辛屈已经很久没有拿出来用过了。
这种大杀器,他不可能不保留。
所以,鲁父敢肯定,若是辛屈下定决心要把幽燕王朝取代殷商王朝的话,一定会用雷霆万钧之事,正面击溃大邑商。
因为只有这样,再加上他这些年渗透进来的所有文化技术。
鲁父看了眼自己的手掌,仿佛上边还有他当时握紧竹管时的触感,然后握紧了。
全方位碾压殷商。
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子。
惊才绝艳,威名赫赫,战无不胜的天之子。
“当然,那玩意儿,估计他不会用上。”鲁父呢喃了一句。
听得子车余庆一脸问号:“不是,主公,您在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
“不懂也很正常。”鲁父微微摇头,“你只需要知道,我从来不对辛屈能取代殷商有异议,我只是不喜欢一直颠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