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前所未有的高效
目前的晋国属于是武力过剩,生产力与金融跟武力匹配不上的尴尬境地。萝拉小税 已发布最歆彰劫
主要是晋国新设了“羡”的这个阶层,期间需要频繁用兵,导致各个家族一再增加“羡”的数量。
其实“羡”的增加真对各个家族增添了很大的负担,本来只需要生产,赋予了参与征战的职能,武装起来就要花费极为庞大的物力。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家族措手不及,搞到连让家族纳赋的“羡”保证人手一把武器都办不到,别说是发放战袍了。
因此,晋军一度沦落到跟秦国差不多,战场上的晋军多以白衣或灰衣为主色调,反倒是身穿红色战袍的将士变成少数。
身穿红色战袍纳赋,不一定是“大夫”、“士”或“徒”的阶层,只不过一定是他们占了多数。
所谓的白衣或灰衣,它们只是保留了麻衣本来的颜色,制衣前后没有再刻意染色。
至于不说五颜六色,主要原因是染色成本比较大,普通人哪来那么多颜色的衣服。
如果颜色亮丽?那绝对是染色,还花大价钱进行染色了。
设立“羡”这个阶层已经过去了很久,仍然有不少家族无法武装齐配,包括武器没有配足,战袍的颜色未能统一。
毕竟,每一个家族的财力都不一样,他们也有各自无法解决的困难。
以为由国家来统一武装就会变得一样吗?哪里可能的事情嘛。
后人拍摄影视作品,很诡异的就是一个国家或势力的军队,看上去有制式的战袍和武器,乃至于连士兵都全员披甲。
必须说清楚的情况是,春秋战国、两汉、隋、唐等……朝代,在春秋战国期间各国的军队从未形成装备制式化,也不是每一名士兵都有颜色一致的战袍;两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倒是让战袍出现制式化,武器一样无法形成制式化;披甲率最高的时期是西汉和两宋,强如隋或唐的披甲率,隋朝的披甲率约是百分之七十,唐朝只有百分之六十。
知道西汉的恐怖吗?军队的披甲率不是百分百,而是超过了百分百!
两宋的披甲率不输给西汉,只是赵宋的战绩不配与刘汉的战绩相提并论。
另一项要说的事情是,两宋的富裕是建立在万万税之上,也就是看似国家很有钱,底层的生活状况没有多好,更是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
说到披甲率,晋国那么多家族,暂时只有楼氏的披甲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再来就是郤氏的百分之六十,其他家族不存在披甲率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情况。
很诡异的地方在于,楼氏的“羡”在披甲率上要比“士”和“徒”更高。
那是“羡”由家族来武装和提供后勤,而“士”和“徒”什么东西都要由他们自己准备,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别。
其实可以说得更直白一些,楼氏作为一个家族很富,治下的贵族或准贵族不是没跟着一块发家致富,碍于他们原先的基础有限,形成的既定落后。
不难理解的,基础不一样,发展的速度自然不会相同。
那些基础条件比楼氏好的那些家族,他们则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无法像楼氏一再创新,自然就被楼氏弯道超车了。
三年,在这三年之内,晋国的各个家族将会以一个卿位家族为首在楚地轮流驻军。
为了能够减短后勤的供应,以及三年之后发动横扫列国的战争,楼令提出在郑地大肆开荒的建议。
模式就效仿殷商,组建专门的奴隶军团,只是那些奴隶军团不承担作战任务,安排去开荒与耕作。
那种模式只需要数量不多的军队监视和充当监工,各种体力劳动让奴隶来干。
本着开发出来一定会持续利用的原则,到时候开发成熟的土地还不知道会归属于谁,事先也就要做好义务与责任的分配。·y,p/x?s+w\.,n\e_t~
“当然是君上和想要南下定居的家族出大头,我们顶多就是进行配合。”士匄说得那个叫理所当然。
晋君周听了非但不能摇头,还要点头表示认可。
没有完全礼崩乐坏的年代,秉持的就是谁出力谁得好处,没有不出力又占绝大多数好处的道理。
要进行军屯的区域在郑地和楚地,对吧?
晋君周已经摸清楚情况,笃定取代周王室之后会迁都,超大概率就是迁到“洛邑”那一边。
那么,晋君周是不是应该提前布局,例如强制一些封君迁徙人口南下,进一步转移产业呢?
当然不是说晋君周猜到几个卿位家族会抢夺公族封君的封地,只是提前的一种未雨绸缪。
与此同时,晋君周可是看到了周王室的教训,大闹给闹到不可开交也不允许自留地太小,起码不能小于当前晋国的三分之二。
可以预见的情况就是,卿位家族都会带上名下的封地建立封国,晋君周将会尽最大可能咬更多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将更多的郑地或楚地、三戎之地纳入王室的直辖。
这样一来,承担军屯的更多义务与责任,在还讲道理的时代,话语权肯定会更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士匄那样说,跟范氏当前遭遇的困境关系极大。
换成范氏有很大的余力,会让士匄拿出不同的说法,比如郤杨正在讲话的核心用意。
“我家可以出大力,只是出了力气,是不是应该享有开发后的权益?若是我家开垦的土地,该不该在日后分配到我家名下?”郤杨所讲的就是郤氏的诉求。
也就是,谁出最大的力气,合该由谁享受成果的大头。
晋君周听了还是点头。
出多少力气,不说拿到全部收益,起码得失比例不能太夸张,要不然谁还愿意出力?
“中军将有什么安排吗?”晋君周将难题丢到楼令这一边。
而楼令既然拿出军团计划,肯定是一开始就在利益分配上做好了一定的规划。
“与诸位所提没有矛盾,谁出力谁收获,只是……”楼令稍微拖了一个尾音,脸色变得越来越严肃:“只是想要完成大业,不可能说完全没有牺牲,包括可能与诸位所期盼获得收获存在出入。”
郤至问道:“什么出入?”
“例如,君上天然享受更大的收益。”楼令讲得过于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