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前所未有的高效(第2页)
讲道理归讲道理,一些道理就是天然有利于上位者。
拿国君只要亲征就能够享有每一场战争四成的战利品来说事,亲征的国君不一定上阵,随行公族大军可能从头到尾打酱油了。这对其他真正出力的家族公平了吗?明显没有的。
由于楼令讲得太直白,整得众人一阵精神恍惚,可能有人已经在思考到底公不公平了。
晋君周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能够看出其他人在进行思考,赶紧插话,说道:“寡人日后会迁都。”
这就是晋君周在进行退让,以此提出交换的条件,谁更愿意配合,后面君权会站在谁的那一边。
谈事嘛,像他们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谈事,能够谈的前提之下,真就是进行利益交换,无法谈拢肯定会闹到武力相加的阶段。
几个卿位家族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楼氏在大河以南有小宗密氏,可是密氏的存在会在不同阶段份量出现变化。
在楼氏想要东出横扫天下之前,位处郑地的密氏像是楼氏的软肋,真到了守不住的阶段,可以迁徙回来或完全舍弃。,q?i~s`h-e+n′p,a¢c!k^.-c¨o.m?
等楼氏要东出横扫天下,密氏将会变成非常重要的桥头堡。
而密氏所在“密”距离晋君周所规划的王畿并不远,同时晋君周没有想过收回“密”,只是要回收楼氏对当地贵族的管理权限。
还有郤氏,他们控制着郑地北部,靠近“洛邑”的区域一样是晋君周想要收回的部分。
然后就是单国附近其他家族的封地,其中包括了在卿位家族名下的“原”、“温”、“河阳”等地。
那些需要晋君周一步步来完成,难度还都不一样。
想要收回那些区域的晋君周过分吗?站在他的角度,不是过不过分的问题,而是属于必须办到,要不然新的王室很难有尊严可言。
晋君周站在关乎王室安全和尊严的考虑,其他想要扩张地盘的一家之主,一样是有他们的考虑。
利益纠葛怎么产生的?不正是因为有各自的诉求嘛。
楼令建议开启军屯模式,将一些原本在日后需要讲的事情,提前让有诉求的人摆在台面上了。
就目前来说,让晋君周配合迁都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恰好卿位家族中的楼氏与范氏对获得或新增郑地的势力范围兴趣不大,晋君周需要直面的也就只剩下郤氏和荀氏。
“中军尉所在的家族亦将南下,不知道你们对魏氏有什么安排。”晋君周看似在询问众人的意见,实际上目光只看向楼令。
关于魏氏南下,相关的信息已经被魏氏自己透露出去,轮到晋君周进行提问,无非就是让一众卿大夫开出初步的价码。
到现在可不止楼氏希望魏氏离得远远地,最好是举族搬迁到楚地,其他卿位家族也想借此完
成一些利益交换。
拿楼氏来说,只要魏氏愿意空出地方,会让楼令愿意在最大力度上站在魏氏一边争取楚地的权益。
魏颗没有亲自找到楼令商议……或者说谈判,来跟楼令进行协商的人是晋君周,而晋君周代表着魏氏。看着就是魏氏与晋君周进行了深度的捆绑。
为什么魏颗不亲自找楼令谈?简单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包括魏氏还欠着楼氏很大的人情。
当时要是没有楼令帮忙,可能现在已经没有魏氏这个家族了。
那是魏锜两次坏了国家大事,偏偏他们很强,又不是强到面对单独或多个卿位家族攻打能够扛住。
楼令先跟魏氏合作共同冲击卿位,后来在魏锜射上楚君庇护了魏氏,中间阻止郤武子对魏氏动武,轮到范氏联合荀氏逼迫魏氏又在某种程度上站台。
那些恩情真要算,完全算得上是避免了魏氏的灭亡,可谓算是恩重如山吧?
魏氏从来没有认为将“瑕”送给楼氏就算报答了所有恩情,可是两个家族在后面诉求变得不一样,乃至于可以说因为地位和实力的变化,他们的矛盾在不断增多。
如果是魏颗亲自跟楼令来谈,很多人情世故避不开,势必会让魏颗站在绝对的劣势。
魏氏委托晋君周代为跟楼氏交涉,一样会让魏氏需要让利,可是让出的利益能够减少很多。
在确认魏氏愿意识时务之后,哪怕楼令只是想要和平接收魏氏的一些封地,肯定会导致楼令在重要场合上帮魏氏说话。
“魏氏南下可去汉江平原。”楼令说道。
那不是南阳盆地要被范氏、荀氏为首的众多家族瓜分吗?轮不到魏氏再插一脚。
魏氏当然知道前往汉江平原意味着什么,仅仅汉江平原是楚国的精华所在就愿意让魏氏冒险。
事实上,当前的局势已经不允许魏氏凡事往稳妥的角度来处理,到了必须赌一次的地步。真要是让他们赌输,差别无非就是亡在卿位家族或楚人手里,一旦成功则会让魏氏获得全新的机遇。
魏氏愿意赌有一个前提,日后还是整个晋国在针对楚国,不是变成魏氏单独扛住楚国的压力。
邯郸旃听到楼令要将魏氏安排去汉江平原,嘴唇稍微动了动,想说什么没有说出来。
举族搬迁过去,魏氏确实可以据有汉江平原,到底能不能将整个汉江平原吃下则是暂时说不好。
邯郸氏在各方各面不如魏氏,不具备扛住主力尚在楚国的实力。让邯郸氏去汉江平原?大概率就是出现两三万楚军就会让邯郸氏向其他家族求援,能够求来一次两次的支援,难道次次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援吗?
同样是两三万楚军,魏氏哪怕打不赢也顶得住。
所以在没有私心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多数卿大夫只会支持魏氏去汉江平原,绝对不会选择邯郸氏,搞得日后麻烦不断。
进行军屯以及哪些家族充当开垦主力,会议连续进行了五天,先后进行敲定。最难的议题有了结果,其它的事情变得更好办了。
包括,楼氏需要资助多少大型牲口,后面再军屯中可以占多少的子重比例,其他家族又是付出什么与收获什么,一概在那五天内商议出结果。
五天的时间就能够出现结果,对于那样的国家大事而言,效率上不可谓不快。
不是没人想要慢慢来或者刻意拖着,有话语权的多数人近期很忙,个别想要搅局的人顶不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