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重建初见新成效
控制台的绿光在林晚眼底跳动,频率曲线刚稳住,她就松了口气。指尖还搭在谐波调节键上,指腹发麻,是刚才连续输入参数留下的震感。苏悦从侧边探头看了眼主屏,低声说:“稳了。”
林晚没应声,只把最后一道补偿指令发进系统。三秒后,终端弹出并网成功提示。她靠向椅背,喉咙干得发紧,刚才那一次“心灵洞察之镜”的使用,像有根针在太阳穴里来回划。但她没时间缓。窗外,城南新区的路灯正一排排亮起,暖黄的光顺着街道蔓延,照亮了刚交付的民生公寓外墙。
那是用再生建材砌成的楼,墙体里嵌着残渣供能模块。第一栋,住了三十七户。
仪式定在上午十点。林晚换了件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没打领带。她走进交付现场时,阳光正斜照在新铺的水泥地上,反着光。几个孩子蹲在花坛边玩石子,老人坐在临时搭的遮阳棚下,有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继续剥手里的橘子。
主持人念完流程,轮到她说话。她站上矮台,没看稿。
“这栋楼,能住。”她说,“墙体抗压数据是国标的1.8倍,地基沉降监测连续二十一日无异常。供电系统独立运行七十二小时,误差不到0.4%。”
话音刚落,人群里有人站起来。是个穿灰夹克的中年男人,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攥着一张纸。
“你说不爆就不爆?”他声音发抖,“上回地震,楼没塌,可地下那些东西炸了!你们现在拿残渣当电,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又来一次?”
没人出声。林晚看着他,手指微微蜷了下。她没反驳,也没解释,而是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便携检测仪,走到最近的一处墙面,按下扫描键。屏幕跳出实时数据流:结构应力、电磁场强度、残渣模块活性值。
她把仪器转向人群,举高了些。
“你看。”她说,“现在这面墙里的能量波动,和你家插座一样稳。它不是炸药,是电源。”
男人没动,但眼神闪了闪。
林晚关掉检测仪,轻声说:“我知道你在怕什么。三年前,你太太在旧城区的地下商场值班,对吧?那天警报响得太晚。”
男人猛地抬头。
她没再说话,只静静看着他。那一瞬,她启动了“心灵洞察之镜”。对方脑海里翻涌的不是怀疑,是梦——女人穿着工作服站在柜台后,笑着递出一盒药,然后光塌下来,声音断了。那画面反复重播,像卡住的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