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而深 作品

第44章 仓廪丰实:预言破灭,盛世初显(第3页)

“给圣君立长生牌位了没?”

“立了立了!和祖宗牌位供在一起呢!早晚一炷香!”

“我家也立了!要不是圣君赐下这活命的神粮,今年这旱灾蝗灾...唉,不敢想啊!”

无数简陋或精致的长生牌位,被供奉在千家万户的厅堂之上,“圣君李宽”的名字,被虔诚地刻写、铭记。

这己非简单的崇拜,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与感激。

— —

充盈得快要溢出来的国库,让户部尚书走路都带风,腰杆挺得笔首。

面对工部请求拨款修缮大运河、兵部请求更新边军装备、礼部请求兴办州府官学的奏疏,他不再是愁眉苦脸地讨价还价,而是大手一挥:

“准!只要是为了大唐社稷,为了圣君伟业,该花的钱,一个铜板都不能省!”

底气,来源于那堆积如山的粮食,那是帝国最坚实的根基。

— —

“泽被苍生”、“赐下神粮”、“破除预言”、“拯救万民于水火”...

一顶顶实至名归的神冠,被亿万百姓自发地、虔诚地加冕于李宽那小小的身躯之上。

他的每一次出行,哪怕只是在宫苑内散步,都能引发沿途宫人、守卫发自内心的跪拜和狂热注视。

信仰之力,无形无质,却浩瀚如海,汹涌澎湃地汇聚向长安,汇聚向那承恩殿。

物质丰盈,仓廪充实;民心归附,万民称颂;神君在位,威加海内。

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希望”和“干劲”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大唐的上空。

商人嗅到了商机,组建更大的商队,沟通南北;

工匠接到了更多的订单,日夜赶工;

农夫们盘算着来年扩大神种种植,干劲十足;

就连长安城里的泼皮闲汉,似乎都觉得游手好闲有些不合时宜,琢磨着找点正经营生。

整个帝国,如同一架加满了燃料、调校完毕的精密机器,在神君光辉的指引下,轰然启动,驶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盛世的气象,己非虚无缥缈的憧憬,而是初露于晨曦之中,清晰可见!

太极宫内,李渊一份份翻看着各地报来的丰收奏章,那上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亩产数字,一张张描绘着粮仓爆满、万民欢腾的图景,让他布满皱纹的老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他放下奏章,走到窗边,望着紫宸殿的方向,眼中是浓浓的宠溺和更深沉的敬畏。

“神君...朕的神君孙儿啊...”他低声呢喃,带着无上的满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这煌煌盛世,因你而起...大唐的万世基业,托付于你...朕...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