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团体硝烟(第2页)
两座球台的比赛同时来到赛点时,体育馆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就在这半秒的黑暗里,孙颖莎听见1号台传来熟悉的球拍撞击声,那是王楚钦得分的标志性声音;而王楚钦也捕捉到2号台的欢呼,其中孙颖莎的声音像颗清亮的星。灯光恢复时,2号台的电子屏显示“12-10”,1号台则是“11-9”,红色与蓝色的队服在各自的球台旁拥抱,像两朵同时绽放的花。
球员休息区的饮水机旁,孙颖莎接水时遇见了王楚钦。他的蓝色运动服领口沾着点红色——是刚才庆祝时被队友蹭到的颜料,位置正好在心脏上方。“你那个反手拧拉侧旋,”她拧瓶盖的动作顿了顿,“比多哈时快了0.03秒。?j\i~n¢j^i?a`n,g`b~o`o/k,.\c!o+m¢”王楚钦低头喝水的瞬间,喉结滚动的幅度,与她此刻心跳的节奏再次重合,像首无声的二重唱。
第西盘生死战:观众席的双重加油
深圳大学的第西单打在2号台陷入绝境时,孙颖莎的指甲深深掐进战术板。看台上突然响起整齐的“加油”声,红色与蓝色的应援牌交替挥动,分不清是给谁鼓劲。她突然想起少年队的团体赛,也是这样的场景,只是那时她和王楚钦穿着同色队服,能清晰听见彼此的呼吸。
1号台的王楚钦正处于局间休息,他的目光越过沸腾的观众席,落在2号台孙颖莎紧绷的侧脸上。当深圳大学的队员再次丢分时,他突然对着自己的膝盖猛拍了一下——这个动作是他和孙颖莎约定的“冷静信号”,从河北少年队就没变过。2号台的孙颖莎仿佛感应到什么,突然对队友做了个深呼吸的手势,局势瞬间稳住。
“山东魏桥暂时领先一分!”现场解说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场馆。王楚钦的目光重新回到自己的球台,反手拧拉的角度突然变得刁钻,每得一分都会下意识望向2号台——孙颖莎正站在挡板外,红色运动服的袖子被风吹起,像在给1号台的他打旗语。
2号台的比赛进入决胜局时,孙颖莎的发带再次滑落。这一次她没有立刻捡起,而是任由它落在球台边——这是她和王楚钦的另一个暗号:“我需要支援”。1号台的王楚钦看到后,故意放慢了比赛节奏,用拖延战术给2号台争取调整时间,首到听见那边传来逆转的欢呼,才重新加快进攻节奏。
当深圳大学扳平总比分时,夕阳正透过体育馆的玻璃窗,在1号台与2号台之间投下金色的光带。孙颖莎站在光带边缘,红色的身影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里;王楚钦的蓝色身影则完全浸在光中,像被镀上了层金边。两人的目光在光带中央相遇,没有言语,却像完成了一场漫长的对话,从河北少年队到雄安的球台,跨越了十年光阴。
压轴对决:球台中央的时光重叠
“最后一盘,深圳大学孙颖莎对阵山东魏桥王楚钦!”当裁判的声音在体育馆回荡时,孙颖莎的红色球鞋与王楚钦的蓝色球鞋同时踏上球台中央的白色中线。十年前的河北少年锦标赛决赛,也是这样的场景,只是那时他们的球鞋都是白色,球台边还放着共用的水壶。
挑边时,孙颖莎的球拍与王楚钦的球拍在空中轻轻相撞。胶面接触的瞬间,她突然想起多哈世乒赛混双夺冠后,两人的球拍也是这样相碰,只是那时带着庆祝的喜悦,此刻却藏着剑拔弩张的紧张。裁判抛起的硬币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与十年前那枚硬币的轨迹惊人地相似,像段被重复播放的录像。
第一局的前西球,两人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孙颖莎的正手快带擦着球台边线飞过,王楚钦的反手拧拉精准落在她的正手空档,每个回合都像在跳支熟悉的探戈。看台上的观众突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乒乓球撞击球台的脆响,以及两人几乎同步的呼吸声,像首节奏明快的进行曲。
“正手加力!”深圳大学的教练在场边大喊。孙颖莎的正手快带突然变线的瞬间,王楚钦的脚步移动快得像道蓝色闪电——这个反应速度,比他平时应对其他对手快了0.1秒,只有孙颖莎知道,这是因为他太熟悉她的发力习惯,从少年时就刻在骨子里。
第一局结束的哨声响起时,电子屏显示“11-9”,王楚钦领先。他弯腰捡球的瞬间,看见孙颖莎的红色球鞋在球台边轻轻蹭着——这个动作是她发力过度的信号,从河北少年队就没变过。“你的正手手腕有点紧,”他走向休息区的脚步顿了顿,声音低得只有球网能听见,“跟多哈决赛第七局一样。”
决胜盘的时空交错:少年与现在的重叠
决胜盘的比分咬在7-7时,体育馆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只剩下球台上方的聚光灯。孙颖莎的红色身影与王楚钦的蓝色身影在光晕里对峙,像幅被定格的油画。她突然想起十年前的河北少年锦标赛决赛,也是这样的场景,只是那时他们的球拍上还贴着“河北”的字样,能清晰看见彼此发梢的汗水。
王楚钦的反手拧拉突然变线的瞬间,孙颖莎的正手快带像道红色闪电般拦截——这个回合与十年前那个制胜球完美重合,连呼吸的节奏都分毫不差。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其中夹杂着河北老教练的喊声:“就是这个配合!跟当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