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走脆脆莎 作品

第54章 梯队跟不上

训练馆的灯光在孙颖莎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红色球拍与王楚钦的蓝色球拍并排躺在球台上,拍面的胶粒在灯光下泛着细密的光。+s·o_u.k/a?n¢s/h~u¨.?c+o!m?贝壳手链的红绳缠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七片贝壳像七个沉默的证人,记录着刚刚那句石破天惊的话——“你好好比赛,我要去干一场大的。”

训练馆角落的密谋:以退为进的决心

王楚钦的指尖在孙颖莎手背上反复摩挲,那里的贝壳手链硌得他掌心发麻。“什么大的?”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怕被挡板外的队友听见,反手不自觉地做出防御姿势——这是他紧张时的本能,从河北少年队第一次跟她偷溜出去买冰棍就没变过。

孙颖莎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她拽着他蹲下身,指尖在球台底下划出条首线:“刘指导用你逼我,那我就给他看,没有我,你照样能赢;但没有你能休息的我,混双早晚得垮。”她的指甲在地面刻出浅浅的痕,像在划一道底线,“这叫以退为进。”

王楚钦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突然想起青岛海边她画的小人。那时她指着蓝色身影说“你得站得稳”,指着红色身影说“我得走得远”,原来她早就想好了。“太冒险了。”他的指尖捏紧她的手,贝壳手链的棱角嵌进肉里,“他要是真不管……”

“他会管的。”孙颖莎的正手突然在地面拍了一下,声音像敲在鼓点上,“老球拍比谁都清楚,混双不是1+1,是两个人的心跳得同频。”她凑近他耳边,气息带着草莓汽水的甜,“你明天去打新加坡资格赛,把反手拧拉练到极致,让他看看你的单打能顶上来。”

王楚钦的肩膀突然松了劲,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进她手心——是枚新刻的贝壳,内侧不是“等”,是个小小的“闯”字。“赢了给你买三盒生煎包。”他的声音带着颤,却比任何承诺都重。

孙颖莎把贝壳塞进运动服口袋,那里还藏着张纸条,是肖战指导塞给她的,上面写着“男队二队有个小将叫林墨,反手像年轻时的你”。原来肖指导早就看穿了刘国梁的软肋——男队的梯队建设,比女队更吃紧。

总局办公楼的二次交锋:摊牌的勇气

刘国梁的办公室里,老球拍被阳光照得发亮。?_§如°<:文\网& £!首-?§发t+±孙颖莎推开门时,正撞见他在翻平壤比赛的录像,屏幕上她的正手快带与金英姬的削球纠缠,像场无声的拔河。“刘指导,”她把贝壳手链解下来放在桌上,七片贝壳摆成道弧线,“我还是要退。”

刘国梁的手指在暂停键上顿了顿,没抬头:“王楚钦刚在新加坡赢了资格赛,反手拧拉的旋转强度比以前高了12%。”他突然把积分表转过来,红色箭头首指王楚钦的名字,“他一个人能挣双份积分,你不用……”

“那混双呢?”孙颖莎的声音突然拔高,像记正手首线穿透迷雾,“林高远和陈梦的新组合胜率刚过60%,早田希纳和张本智和的混双己经冲到世界第二。”她把贝壳一个个摆到积分表上,“您总说老球拍有灵性,它会告诉你,拆开的弦弹不出共鸣。”

刘国梁终于抬起头,目光落在贝壳手链上。那七片贝壳在阳光下泛着银,像他年轻时和搭档赢下的七个赛点。“女队有陈幸同,能顶你的排名。”他的指尖敲着桌面,节奏慢了半拍,“可男队呢?王楚钦要是兼三项,肩伤撑不过明年。”

“所以才要让他专心单打。”孙颖莎突然把林墨的资料推过去,照片上的少年握着球拍,反手姿势像极了王楚钦,“二队这个小将,肖指导带了半年,说能接混双。”她的指尖点在“反手拧拉成功率89%”上,“您总说要给年轻人机会。”

刘国梁的烟灰缸里多了个新烟头,火星烧到了手指才惊觉。“你这是早就想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点自嘲,突然把老球拍递给她,“知道我为什么总拿它说事吗?”拍柄的胶带下,露出个模糊的刻痕,是两个交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