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以工代赈
“你考虑的朕己经想出对策,咱们大清最不缺是什么?和爱卿可知”?
赵梓辰并没有首接说出自己的对策,而是看着和珅微笑着询问,想要听听他的的见解。^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
“人口”?
从自己所说和皇上的表情来看,和珅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答案,于是他试探地说了出来。
“然也!和爱卿一语中的!没错,就是人口,如今经过先皇时期,咱们大清的人口可谓是翻了几番啊。可就业压力却愈发明显,很多百姓都待业在家,守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因此,此次铺设水泥道路,乃至未来在全大清铺设水泥道路,都要招募这些百姓作为人工主力,给他们一定的工钱”。
“为此,朕想出了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以工代赈!百姓们能为咱们大清铺设水泥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有了收入,想必生活也会富裕一些”。
只给那些年迈的老人免费发养老金,这倒是可行。但是面对大清上上下下这么多家庭,年轻人又占主力军,此刻的大清的老龄化问题并不存在。
所以一旦免费给那些贫苦的百姓补给,短期还行,长期下来,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劳而获,从而每日游手好闲,只等着朝廷哦救济金度日,那反而会适得其反。·w*o*d*e_s,h!u-c/h?e+n?g,.!n*e^t\
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劳而获这种思想不可取。因此以工代赈这个名词便应运而生,百姓们可以通过劳作获取一定的报酬,而且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样更能激发百姓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皇上圣明!”
和珅没想到皇上竟提出这么宏伟的想法,以工代赈这个主意确实不错!的确是符合目前大清的物质需要。
“还有一点,家里年龄超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免费赡养他们,等于说是国家给他们养老送终!而这个机构就称呼为养老院如何”?
外出劳作的年轻人,家人大多都有年迈的双亲需要照顾,如今大清朝民众的寿命平均在西十五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