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布尔战争与印度人民起义(第2页)
使得这些印度土兵的亲属在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要求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支付抚恤金或者帮忙赎回那些印度土兵。!d,a′k!a~i\t?a~.\c-o?m¨但是,此时英国人认为他们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表示这是战争结束之后,再考虑的问题,拒绝了印度土兵的要求。
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人口众多的印度,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通过了承认印度各地封建王公的各种“特权”来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而统治整个印度,当然作为威慑这些土皇帝,英国常年在印度保持着高达34万的军队,其中有20万是由印度土兵组成。
这次为介入华夏内战,英国人不得不扩大在印度招募土兵的计划,新招募了10万印度土兵,使得印度土兵部队达到了30万,随着战事紧张,英国人先后从印度各地抽调走18万印度土兵部队以及5万英国白人军队,前往华夏战场,使得英国驻印度各地部队下降到21万。
在印度部分反英情绪比较激烈的邦,英国驻军出现了真空,加上这次被英国抽调走的印度土兵,主要的印度教教徒部队,这使得一些印度穆斯林地区失去制衡,印度西北部部分邦受到来自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的影响,得知英军在华夏大败,趁着当地英军兵力空虚,于1899年4月中旬,先后发动了起义。
印度西北部的穆斯林起义,很快引发了引发了印度北部各邦的响应,各地起义军开始袭击驻印度各地的英军和封建王公部队,起义的火焰烧遍了整个印度的北方。
南非布尔人的进攻和印度北部各邦的起义,让英国政府感到雪上加霜,使得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不得不改变他的“光荣孤立”政策,拒绝了美国充当调停人,与中华共和国进行和谈的建议,开始就在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同俄国、法国就建立军事集团关系进行谈判,以促使两国尽快对中华共和国宣战,为自己实施强硬对华政策,提供支撑。
在英国人深度介入华夏内战之后,最为开心的应该是李鸿章和袁慰亭两人,他们感到机会来,迫不及待地加速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