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248章 布尔战争与印度人民起义(第3页)
1899年3月11日晚,在黄海海战爆发当晚,李鸿章和袁慰亭便从各自渠道获知德国、英国人先后卷入了华夏内战了,两人当即召集了在成都的党羽开会谋划下一步对策。
1899年3月12日,清廷内阁以光绪帝的名义,发表了谴责人民复兴党和人民革命军不顾华夏人民的福祉,悍然发动与世界两大国的战争,将华夏人民拖入战争中,并号召各地乡绅贵族一起组织武装力量,与友邦军队一起消灭泥腿子的革命。
随后,袁慰亭借着英、德两国卷入华夏内战之机,电邀两国驻华公使从上海到成都协商清廷向两国采购军械事宜。
英、德两国公使得
知袁慰亭肯牺牲部分主权,以向英、德两国借款大量采购陆军武器之后,当即在3月13日,再次代表两国政府公开重申只会承认清廷为华夏唯一合法政府,并当即乘船启程前往成都与清廷接触。
此时,慈禧太后驾崩和废除旗人特权之后,李鸿章、袁慰亭两人主导的内阁几乎己经掌握了整个清廷中枢,并在实控区网罗大量地方乡绅的团练,一时间他们控制的武装达到了100多万人,甚至连具体人数,袁慰亭也没搞清楚多少。
但是这么多部队,除了袁慰亭原来所部及后面扩编的35万新军,装备近代化枪炮,其他地方归附的武装,大多只装备旧式单发步枪,甚至是大刀长矛,仍然使用旧式军队的编制和训练方法。
在这种情况,带兵出身的袁慰亭,自然不能满足,一方面正筹划向帝国主义购买武器,另一方面想通过改革来筹措军饷,整编军队,以迎接后续的华夏全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