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八章:思维陷井3(第3页)

北宋皇室能有足够的羊肉吃,是因为辽国每年通过榷场贸易,卖给了宋朝超过了二十万只羊。

这种纯靠进口的行为,也是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宋真宗时期的羊肉价格折合成二十一世纪的价格是两百元一斤,猪肉的价格是十五元一斤。

如果诸君是小苏同志,也会和他一样说猪肉价贱如泥土这样的话,但并不是因为猪肉腥膻才称之为贱肉……

到了明朝的时候,随着蒙古人被驱逐回了草原,加上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羊肉的供应受限,猪肉就逐渐的代替了羊肉,成为了主流肉食。

据明宫史记载,皇家过年的食谱出现了大量的烧猪肉,猪灌肠,以及猪肉包子这样的猪肉美食。

因为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犯了忌讳。

野史记载:朱元璋朱重八对老百姓张口闭口的叫猪不满意,曾想下令不许叫猪,只能叫豕。

据说朱元璋朱重八被马皇后用鸡毛掸子给说服了,才没有下这道旨意。

正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曾下旨禁止民间养猪,违者充军发配。

这一道禁令,导致各地城乡居民人心惶惶,纷纷将自家养的猪宰杀,减价贱卖。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朱厚照无奈只是把猪改为了豚。这个禁令只维持了数月便被迫取消……

而对于古代的老百姓来说,什么肉吃的多,完全就取决于当时肉的价格,和能量的转换。

例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猪肉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凭票供应。

当年许多人都会把肉票积攒下来,留着过年或者是待客时用。

六七十年代买猪肉时,如果摊上了太瘦的肉还会很不高兴,因为当年的家庭用油普遍都是猪油,瘦肉压根就没有办法炼油。

另外,牛羊肉的脂肪含量少,味道上比较腥膻。人们吃肉主要看重的是油水,炒菜又不好跟其他的食材搭配,牛羊肉自然而然就不受欢迎了。

其实不止是牛羊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阳澄湖大闸蟹和一些鲍鱼海鲜,也都比猪肉便宜。

因为在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热量高的肉类,也就更容易满足人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