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八章:思维陷井3(第2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牛肉之所以是好肉,是那个时候的老百姓肚子里油水足。

但是以前的老百姓普遍认为牛肉太瘦了,吃在嘴里一点也不香。

人们能吃到的牛肉,最多也就是年老的耕牛或者是残废牛。

这些牛劳动时间长,肌肉厚,口感不好。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家里养的黄牛不会在青壮年的时候就拉去宰杀。而是要等到牛老到干不动农活了,才会拿来吃肉。这个时候的牛肉已经不嫩了,所以价格低廉。

这里有一个误区,古代律法明确的写着禁止私自宰杀耕牛,并不是禁止人们吃牛肉,这是两回事,许多人把这两件事情混为一谈。

如果不是带着偏见的自以为是的自认为,那么作为一个现代人,看电视剧《水浒传》的时候,就应该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一桥段中,鲁智深为了找茬故意刁难镇关西,要求镇关西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的肥肉臊子,最后又要了十斤寸金软骨,说是经略相公家里晚上要包猪肉馅的饺子……这段描写展现了猪肉作为老百姓的主要肉食,顾客在消费购买时,已经可以非常精细化的指定要猪肉的哪个部位了。

这段也可以侧面说明另外一个事实,要知道经略相公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鲁智深拿经略相公家里晚上要包猪肉馅的饺子为借口找茬,镇关西没有丝毫的怀疑,说明爱吃猪肉的达官显贵并不是少数。

同时镇关西被人称作郑大官人,就证明他的生意做的十分的大,这也侧面证明猪肉消费市场的庞大。

宋朝的时候也已经出现了猪饲料的配方,宋人陈元靓写的《事林广记》中,讲了养猪秘方要用到麻饼酒糟和黑豆。

宋人吴自牧所著的笔记《梦梁录》里,提到的大骨馒头和猪胰胡饼,说明连猪的内脏都已经物尽其用了。

反倒是羊肉因为太金贵,普通百姓只能在婚丧嫁娶时众筹买羊。

后面爱吃羊的南宋皇宗逃到了杭州,发现江南地区根本就没地方养那么多羊,于是他们也转而开始吃猪肉,御膳的猪肉用量更是暴涨了十倍。

就连最讲究的文人墨客聚会,也开始流行猪肉宴了。

比如陆游写的:莫笑农家惜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