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3章 叶可西的验证——物理法则的偏移

第一节:频率异常的疑云核心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屏上,一道幽蓝色的正弦波正在缓慢震荡。叶可西盯着波形顶端的微小抖动,指尖在控制板上快速滑动,将振幅数据放大了一百倍——那抖动像一条不安分的尾巴,在“安全阈值线”下方0.3毫米处反复试探。

这是云天3号β-谐振腔的历史频率记录。

叶可西的眉骨抵着冰凉的操作台,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作为四胞胎里最痴迷物理的一个,他对“频率”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父亲叶云天常说:“时间的本质是频率,每一秒、每一分,都是宇宙在以固定的节奏呼吸。”而β-谐振腔,就是为了匹配这种“呼吸节奏”存在的——它能稳定虫洞的震荡频率,确保穿越者不会被时间的洪流撕碎。

可现在,这道频率曲线像被人掐住了喉咙,透着一股窒息般的诡异。

父亲死后,叶可西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复盘云天3号的物理参数。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短于24小时的穿越记录都显示正常,但只要穿越时长超过24小时,坐标误差就会突然飙升,最高达到惊人的72小时。起初他以为是设备老化,但当他调出谐振腔的出厂参数时,心脏猛地一沉。

原始设计中,β-谐振腔的“安全频率阈值”是47.6赫兹,这是经过上万次模拟计算得出的最优值,能在虫洞开启的72小时内保持频率稳定。但现在的实际运行值,却是47.3赫兹。

0.3赫兹的偏差。

这个数字小到足以被大多数检测系统忽略,却像一根细针,刺破了物理法则的完美平衡。叶可西立刻想起第一部的记录:“黑衣可东”曾在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的第72天,潜入核心实验室,拆卸了β-谐振腔的核心模块。

“不是老化,是人为篡改。”叶可西喃喃自语,指节叩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模仿着谐振腔的震荡节奏。

他调取了实验室的门禁日志。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的第71天夜里,有一条异常的操作记录:凌晨3点17分,有人远程登录了谐振腔的控制系统,修改了频率阈值参数,操作时长8分23秒。登录账号显示为“叶云天”,但叶可西一眼就认出,那串字符的排列方式带着吕明远的编码习惯——他总喜欢在第17位插入一个冗余的“#”符号,像个隐秘的签名。

“第71天修改参数,第72天‘黑衣可东’就来取模块……”叶可西的指尖在控制板上划出一道弧线,“时间太巧合了。”

他决定穿越回去,回到第72天。他要亲眼看看,被篡改后的β-谐振腔藏着怎样的秘密,更要弄清楚,这0.3赫兹的偏差,是否和父亲的死有关。

叶可西带上了自己研发的“量子波动检测仪”——这台仪器能捕捉到0.001赫兹的频率变化,机身上还刻着一行小字:“献给爸爸的时间礼物”。他没有选择穿越舱,而是穿上了轻便的“时空防护服”,这种衣服的材质能抵抗虫洞的高能辐射,袖口的传感器还能实时显示周围的时空曲率。

“目标时间: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第72天,下午15:42。”他对着手腕上的传送器下令,声音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目标地点:核心实验室,β-谐振腔控制台。”

传送器的指示灯开始旋转,发出蜂鸣。叶可西最后看了一眼全息屏上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正调试着一台老式收音机,笑容里带着对频率的痴迷。

“爸,我去听听时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