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12章 吴学霸与“思维加速处理器”

2014年秋,海龙镇高中高三(1)班的教室永远弥漫着一股“试卷味”——堆满课桌的复习资料几乎挡住了学生们的脸,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牌鲜红刺眼,每天减少一个数字,都像在每个人心上敲了一下。18岁的吴学霸坐在靠窗的第三排,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指尖在数学试卷上快速滑动,眉头却越皱越紧。

吴学霸本名吴启明,“学霸”是全班同学给他的昵称——从高一到高三,他的成绩永远稳居年级第一,各科均衡,尤其擅长数理化。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第一”背后藏着多少焦虑:最近模拟考的最后一道数学压轴题,他总是差一步才能解出;英语完形填空的长难句,要反复读三遍才能理清结构;物理的电磁场综合题,常常因为思路卡壳而超时。他像一辆马力开到极限的汽车,明明知道前方还有更快的速度,却总觉得引擎少了点动力——他太渴望“再快一点”,渴望让大脑像电脑一样,瞬间处理海量的知识。

“吴启明,下节课前把实验室打扫干净,昨天的物理实验器材还没收拾。”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一摞作业本走过,敲了敲他的课桌。

“好的李老师。”吴学霸点点头,把没解完的压轴题折了个角,塞进试卷堆里。

午休时,他抱着扫帚走进实验楼三楼的物理实验室。实验室里乱糟糟的,课桌上散落着导线、电池和万用表,墙角堆着一个半人高的纸箱,里面全是废弃的电子元件——旧电阻、断了线的电路板、生锈的接线柱,是学校淘汰下来的,准备当废品卖掉。

吴学霸先打扫课桌椅,扫到纸箱旁边时,扫帚柄不小心碰倒了纸箱,一堆电子元件“哗啦”洒了出来。他蹲下身收拾,指尖突然碰到一个冰凉的小东西,不是常见的电阻或电容,而是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边缘带着一圈银色的散热片,像微型电脑的Cpu,却比普通Cpu小巧得多。

“这是什么?”他把芯片捡起来,翻来覆去地看。芯片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细小电路,没有任何品牌标识,散热片摸起来很光滑,像是全新的,不像是废弃零件。他试着用指甲刮了刮芯片侧面,发现刻着一行极淡的小字:海龙镇海天街8号。

“海天街?”吴学霸愣了愣。他是土生土长的海龙镇人,课余时间常帮家里送报纸,跑遍了镇上的每条街,从没听过这个名字。芯片看起来没什么用,既不能当电阻用,也不能做实验器材,但他觉得这散热片设计得挺精致,随手塞进了校服口袋里——打算拿回教室,放在笔筒里当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