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根源定位——被忽略的“接口冗余”
实验室的应急灯不知何时自动亮起,淡红色的光线洒在“云月号”穿越机的外壳上,将那些凸起的接口和管线勾勒出几分狰狞。铜制钟摆还悬在顶部挂钩上,摆动频率虽已平稳,却仍像秒针般敲打着人心——监测屏右下角的倒计时鲜红刺眼,此刻正停在01:12,每跳一下,空气里的紧迫感就浓稠一分。
叶云天扶着监测台缓了两口气,思维加速处理器的眩晕感还未完全消退,但眼下显然不是休整的时间。他抹了把额头的冷汗,指腹蹭过硅胶手套上沾的淡蓝色锚定液痕迹,目光扫过屏幕上仍在波动的能量曲线:“光稳住共振不够,必须找到信号干扰的根源,不然导管迟早还是要爆。”
林月瞳已经重新坐回监测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了从实验启动到暂停的完整数据流:“我把信号记录导出来了,‘视觉穿透镜片’和‘空间折叠信封’的信号频段重叠率超过60%,这在之前的实验里从来没出现过。”
“是我改了接口。”叶云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他伸手按向监测台侧面的一个银色凹槽——那是吴学霸留下的“思维加速处理器”接口,与他耳后植入的微型接收芯片相匹配。随着轻微的“咔哒”声,接口处亮起淡紫色的光晕,一股微弱的电流顺着神经传导至大脑,瞬间驱散了残留的眩晕。
下一秒,叶云天的瞳孔微微收缩。
无数组数据、图纸、实验日志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在他脑海中飞速流转。前302次实验的场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第7次实验时“空间折叠信封”因信号不稳失效,第49次“视觉穿透镜片”过热烧毁,第183次终于通过“神经链接芯片”中转实现了两个模块的稳定协同……太爷爷的原图纸就摊开在记忆的最深处,泛黄的纸张上用红笔标注着:“透镜与信封接口,需经神经芯片中转滤波,不可直连——防信号互扰,此为‘冗余’,非‘多余’。”
“冗余”二字在脑海中格外清晰。叶云天闭着眼,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台面,模拟着接口插拔的动作。昨天傍晚,为了缩短启动流程,他盯着图纸上那枚“神经链接芯片”看了足足十分钟,觉得它不过是个“信号中转站”,直接把透镜和信封的接口用特制屏蔽线对接,应该能省去芯片启动的20秒时间。当时林月瞳还提醒过他“原图纸的设计肯定有道理”,但他仗着前几次简化小模块接口没出问题,还是一意孤行了。
“找到了。”叶云天猛地睁开眼,语气肯定,“是‘神经链接芯片’的问题——我昨天把‘视觉穿透镜片’和‘空间折叠信封’直接对接了,跳过了芯片的中转滤波。透镜的‘空间定位信号’和信封的‘能量输出信号’频率相近,没有芯片隔离,直接产生了互扰,就像两条同方向的车流挤在了一条车道上,最后堵成了一团。”
林月瞳立刻调出原图纸和修改后的接口示意图对比,两条原本通过芯片分流的信号线路,在修改图里变成了直接交汇的直线。她倒吸一口凉气:“难怪信号重叠率这么高!那现在怎么办?把芯片接回去需要重新布线吗?”
“不用重新布线,但要先确认导管内部的损伤程度。”叶云天转身走向实验柜,拉开最下层的抽屉——里面整齐摆放着王医生留下的医疗设备,其中那支银色的“生命探测探针”格外显眼。这支探针原本是用来检测生物体内能量流动的,叶云天在第217次实验时发现,它对穿越机的能量异常同样敏感,后来就成了实验的常规检测工具。
他拿起探针,按下顶端的启动键,探针立刻发出微弱的绿光。“这东西能检测能量漩涡的强度,”叶云天快步走到那根渗出锚定液的导管旁,蹲下身子,将探针尖端轻轻贴在导管表面,“如果只是轻微扰动,接回芯片就能解决;要是形成了稳定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