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2章 当华尔街打了个喷嚏……(第2页)

常言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个巨大的泡沫,终于在1929年10月,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破灭了。

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股市突然暴跌,恐慌开始蔓延。

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真正的雪崩降临!股市彻底崩盘,股价疯狂跳水,无数股票瞬间变成废纸。交易所里一片鬼哭狼嚎。

那股价跌得有多狠?简直是从珠穆朗玛峰顶直接跳伞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中间连个缓冲都没有!无数人在短短几天之内,从账面上的“富翁”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甚至负债累累。跳楼、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美国梦,碎了一地。

华尔街这一崩,可不仅仅是美国人自己的事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当时的全球化程度不如现在),美国这个“龙头老大”一哆嗦,全世界都得跟着发烧。

银行倒闭潮: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银行倒闭潮,储户挤兑,信贷冻结。

消费、投资、出口全线崩溃:美国老百姓没钱了,不敢消费了;企业没钱了,不敢投资了;美国市场一完蛋,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和拉美)的对美出口也跟着玩完了。资金回流,釜底抽薪:最要命的是,美国银行家们为了自保,开始疯狂地从国外(尤其是欧洲)抽回贷款!这对严重依赖美国“输血”的德国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致命一击!

贸易战火上浇油:各国为了“自保”,还纷纷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互相提高关税壁垒(比如美国那个“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结果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导致国际贸易额急剧萎缩了三分之二以上,让本就糟糕的全球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就这样,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贫困蔓延……成了当时全世界的普遍景象。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各国政府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很多时候是在瞎折腾)。

美国:一开始胡佛总统还迷信“自由市场”,搞“无为而治”,结果越搞越糟。后来罗斯福总统上台(1933年),搞了个大名鼎鼎的“罗斯福新政”(newdeal),核心就是“政府别看着了,赶紧下场干预!”,又是整顿银行,又是大搞基建(修桥铺路盖水坝),又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失业救济、养老金),算是给资本主义“打补丁续命”。

英国:比较“鸡贼”,赶紧放弃了金本位制(让英镑贬值),然后关起门来跟自家殖民地搞“帝国特惠制”,肥水不流外人田。

法国:仗着家底厚、殖民地多,开始还扛了一阵子,但后来也被拖下了水,经济停滞,政局动荡。

共同点:大部分国家都加强了贸易保护,互相使绊子。民主国家的政府在危机面前往往显得效率低下,争吵不休,很难拿出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也让很多民众对民主制度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