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2章 当华尔街打了个喷嚏……(第3页)

但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灾难中,德国无疑是受伤最重、后果最惨的“倒霉蛋”之一。

“输血管”被拔,当场休克:德国经济本来就建立在美国贷款的沙滩上,美国资金一撤,德国经济立马崩盘。工厂成片倒闭,外贸订单归零。

失业海啸,民不聊生:失业人数从1929年的130万,飙升到1932年的超过600万!将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没事干,只能排队领救济(如果还能领到的话)。饥饿、贫困、无家可归笼罩着整个国家。无数家庭在绝望中挣扎。

政治极端化,左右互搏:经济上的绝望,迅速转化为政治上的疯狂。德国老百姓算是彻底被整懵了。对那些在国会里吵来吵去的魏玛民主政党彻底失去了信心——“你们除了会吵架还会干啥?!”于是,大量选民开始把选票投给那些承诺要“砸烂旧世界”、“带来新秩序”的极端政党:要么是极左的共产党,要么就是极右的纳粹党!这两派的支持率都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而温和的中间派则被迅速边缘化。

民主失灵,强权抬头:国会里极端派占多数,根本无法组建有效政府。当时的布吕宁总理等人只好越来越多地依靠总统兴登堡颁布紧急状态令来治国,议会民主名存实亡。同时,纳粹冲锋队和共产党“红色阵线”的街头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德国社会被彻底撕裂,仿佛随时可能爆发内战。

可以说,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对德国而言,不啻于一场政治和社会的“完美风暴”。它不仅带来了毁灭性的经济打击,更彻底摧毁了德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任,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极度不稳和绝望的边缘。

德国老百姓在黑暗中,迫切地渴望着一个“救世主”,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恢复秩序、重振国威的“强人”。

这时候,谁嗓门大,谁敢吹牛,谁承诺得最狠,谁就能赢得最多的关注和(绝望的)支持。

而那个刚刚出狱不久、重建了纳粹党、磨亮了宣传和暴力爪牙的阿道夫·希特勒,正咧着嘴,看着这场席卷德国的灾难。这不正是他苦苦等待的机会吗?

大萧条的乌云,遮蔽了魏玛共和国最后的光芒,却也为纳粹的最终崛起,铺平了道路。历史的舞台,已经为这位未来的“恶魔”准备好了。他将如何利用这场危机,完成他通往权力巅峰的最后冲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