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17章 欢迎光临瓜岛

上一回咱们说到,美军在跨入太平洋反攻阶段前,自己人先“窝里斗”了一番。陆军的麦克阿瑟想从澳洲跳岛一路杀到东京,海军的尼米兹则主张直捣中途、切割帝国海脉,两人各执一词,互不买账;总统罗斯福夹在中间,听得脑壳发胀,差点想把俩人都发配去北极圈冷静冷静。可战争可等不得争论,东京的太阳旗还在飘,珍珠港的余烬还没散,日本人却已经抢先一步,在南太平洋一个几乎没人能念准名字的小岛——瓜达尔卡纳尔,建起了一座刺眼的新机场。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像一剂强效的肾上腺素,狠狠地扎进了山姆大叔的血管里。那些曾经在珍珠港的浓烟中不知所措的美国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可这胜利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发酵成庆祝的香槟,一份来自南太平洋的紧急情报,就像一盆冰水,兜头盖脸地浇了下来,让华盛顿的将军们瞬间清醒了过来。

这份情报,主要来自那些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上空拼命侦察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飞行员。他们用颤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报告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所罗门群岛一个名叫瓜达尔卡纳尔的、地图上几乎只是个绿色小斑点的鬼地方,日本人,正在用惊人的速度,修建一个大型机场!

这下,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气氛瞬间就凝固了。您瞅瞅地图就知道,瓜岛这地方,位置实在是太“贼”了!它正好卡在美国本土通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上生命线的咽喉上。一旦这个机场建成,日本人的陆基轰炸机(比如那些航程超远的“一式陆攻”)就能从这里起飞,像一群盘旋在羊群上空的秃鹫,随时可以威胁到盟军的运输船队。到那个时候,澳大利亚这个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和反攻基地,就将被彻底孤立,变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岛”!

这还了得?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这位以脾气火爆着称的“海军暴君”,当场就拍了桌子:“不能再等了!必须抢在机场完工之前,把它夺下来!否则后患无穷!”

可陆军那帮大佬们呢?心里却直打鼓。他们觉得,美国陆军的主力,大部分都还是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蛋子”,装备和训练都还没到位,现在就去跟日本人打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那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再说了,按照“先欧后亚”的大战略,咱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欧洲,对付希特勒才是正经事,为南太平洋上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投入这么大的兵力,值得吗?

于是,华盛顿的“菜市场”又开张了。陆军和海军,为了“打不打瓜岛”、“谁去打瓜岛”这个问题,吵得是不可开交。眼看着日本人那边的机场跑道一天比一天长,海军这边是再也等不及了。部长欧内斯特·金一咬牙,得,你们陆军不乐意去,我们海军自己上!于是,他决定动用他能直接指挥的、也是海军的“亲儿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去啃下这块硬骨头!

就这样,一场在战前计划中根本不存在的、被许多人认为是“准备不足、仓促上马”的反攻行动,在军种之间的互相“别苗头”和迫在眉睫的战略威胁之下,被硬生生地“逼”了出来。

这次行动,被赋予了一个听起来颇有几分神圣意味的代号——“了望塔行动”。但私下里,很多参与计划的官兵,都管它叫“手电筒行动”,意思就是,这仗打得,简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装备简陋,计划仓促,后勤保障更是指望不上,简直就像是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负责这次“摸黑前进”的,主要有三支部队:

海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由刚刚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打了两场硬仗的弗莱彻海军上将担任总指挥。他手里攥着美国在太平洋上仅存的三艘大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企业”号和“大黄蜂”号(那艘在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浴火重生”的“约克城”号,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沉了),负责为整个登陆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支援。

两栖登陆与运输舰队:由被称为“恐怖的特纳”的理查德·特纳海军少将指挥。他手底下,是一堆五花八门的运输船、登陆舰和护航的巡洋舰、驱逐舰,任务是把陆战队的弟兄们和他们的装备,安全地送到瓜岛的沙滩上。

地面登陆部队:这次行动的绝对主角,由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说起这陆战一师,可能咱们有些熟悉朝鲜战争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后来在朝鲜战争中,正是陆战一师发起的“仁川登陆战”,可在这会儿,他们虽然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但对于即将在热带雨林里跟日本人打一场什么样的仗,谁心里都没底。

美军的情报部门评估,岛上驻守的日军,主要是些修建机场的工兵部队和少数警备部队,总数大概也就两千来人,战斗力不强。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在拉包尔那个日军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里,一位名叫三川军一的海军中将,正像一头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悄悄地集结着他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准备给这些即将登陆的美国“菜鸟”们,送上一份“见面大礼”。

1942年8月7日,拂晓。

南太平洋上,天色微明,海面上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一支由数十艘军舰和运输船组成的、庞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国舰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其北面图拉吉岛之间的海域。

战斗,首先在图拉吉岛打响。美军陆战队的突击营,在舰炮的掩护下,向着这个驻有日军水上飞机基地和精锐警备部队的小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岛上的日本守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抵抗得异常顽强,他们利用岛上复杂的洞穴和工事,与登陆的美军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美军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之后,才最终肃清了岛上的抵抗。

而在主战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北岸,一个后来被陆战队员们称为“伦加角”的海滩上,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指挥的陆战一师主力,登陆过程却出人意料地顺利。之所以这么顺利,也得“感谢”日本人自己的轻敌和情报失误。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美国人会这么快杀个回马枪。岛上的守备力量,主要还是由“南洋建设队”的工兵和一些朝鲜劳工组成,真正的战斗部队寥寥无几。这帮修机场的,哪是陆战队的对手?一听枪响,立马就扔下饭碗和工具,仓皇地逃进了丛林深处。当美军的登陆艇冲上沙滩时,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对于那些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美国大兵来说,瓜岛给他们的“第一印象”,简直糟透了。湿热、黏腻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茂密的热带雨林,像一堵绿色的高墙,遮天蔽日。脚下,是没过脚踝的、散发着腐烂气味的泥泞。士兵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错综复杂的河道和藤蔓之间艰难跋涉,士气虽然高昂,但身体上的折磨,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年轻的陆战队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除了热,就是蚊子;除了蚊子,就是蚂蟥;除了蚂蟥,我猜,很快就该有日本人的狙击手了。”

然而,推进的速度,却快得惊人。仅仅在登陆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8日,美军陆战队的先头部队,就已经顺利地占领了那座日本人辛辛苦苦修建了几个月、即将完工的机场!日军的守备部队和工兵,在美军的突然打击下,被打得是晕头转向,四散奔逃,大部分都躲进了岛屿深处的丛林之中,只留下了大量的建筑设备、车辆、以及堆积如山的食品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