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欢迎光临瓜岛(第3页)
于是,他们决定,派出一支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去把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国佬,给赶下海去!这个光荣而又“轻松”的任务,落到了一个在中国战场上“声名显赫”的部队头上——那就是,一木清直大佐和他指挥的“一木支队”。
说起这一木清直,当年在卢沟桥,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悍然下令向中国守军开火的第一枪,从而挑起“七七事变”,就是一木清直指挥的“一木支队”干的,也是从关东军的精锐部队中抽调出来的,个个都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油子”,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皇军精华”。
一木清直接到命令后,更是狂妄到了极点。他根本就没把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放在眼里,觉得对付这帮“少爷兵”,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他甚至都没有等待后续的重炮和主力部队到齐,就带着他手下最精锐的、大约900人的第一梯队,乘坐着几艘快速驱逐舰,利用夜色的掩护,在8月18日夜间,悄悄地在瓜岛东部的泰武角登陆了。
然而一木清直不知道的是,原本他以为美军最多就一两千人,实际情况是面对的是一万多人。不得不说日本在情报方面做的确实“拉垮”。
登陆之后,一木更是自信心爆棚。他下令部队,只携带几天的口粮和轻武器,准备以一次快速的、闪电般的夜间突袭,一举攻占亨德森机场,把美国人赶下海。他在战前动员时,对着他手下的士兵们咆哮道:“诸君!对面的敌人,不过是一群没有战斗意志的美国少爷兵!我们大日本皇军的勇士,只需要用一次堂堂正正的夜间白刃突击,就能让他们屁滚尿流!三天之内,我们必须夺回机场!为天皇陛下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板载!”
然而,迎接他和他那支“皇军精华”的,却不是想象中的胜利和荣耀,而是一场由机枪、迫击炮、铁丝网和血肉组成的“地狱盛宴”。
8月21日凌晨,一木支队的士兵们,嘴里狂热地呼喊着“板载!”(万岁),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向着他们认为是亨德森机场外围防线的、位于阿勒鲁河(美军称其为“田纳鲁河”)西岸的美军阵地,发动了潮水般的“万岁冲锋”!
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对面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团第1营(这个营后来也因为这场战斗而名声大噪)的官兵们,在指挥官埃德温·波洛克中校的带领下,早就严阵以待了!他们利用田纳鲁河这条天然的“护城河”,在河口西岸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挖掘了战壕,拉起了数道铁丝网,布设了反步兵地雷,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数十挺水冷式重机枪和迫击炮,巧妙地部署在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的位置,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
当那些狂热的日本士兵,高喊着口号,密集地冲过河口的沙洲时,美军阵地上的机枪,突然同时发出了怒吼!子弹像暴雨一样,泼向了毫无遮蔽的日军冲锋队列!一排又一排的日本士兵,还没来得及冲到美军的阵地前,就被密集的弹雨扫倒在地,尸体堆满了整个河岸和浅滩。
一木清直在后方看到第一波冲锋受挫,更是恼羞成怒!他固执地认为,这只是因为“皇军”的“精神”还不够注入,冲锋的“气势”还不够猛烈!他再次下令,组织第二波、第三波的冲锋,甚至亲自跑到前沿督战,要求士兵们必须“玉碎”报国,决不后退!
可这种纯粹靠“精神力量”的“自杀式”冲锋,在美军那严密的、工业化的火力网面前,除了增加更多的伤亡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升起,照亮这片血腥的战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田纳鲁河的东岸和河口的沙洲上,密密麻麻地堆积着数百具日本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河水和沙滩。而美军阵地这边呢?伤亡极小,只有几十个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一些美军士兵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试图上前去救助那些还在呻吟的日军伤兵时,一些身负重伤的日本士兵,竟然在美军靠近时,突然拉响了藏在身上的手榴弹,选择与前来救助的美国兵同归于尽!这种极端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美军。他们不再相信任何一个倒下的日本人。随后,美军的几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开过了河岸,对日军残余的阵地和尸体堆,进行了无情的碾压和扫射,以确保消灭所有残存的抵抗。
一木清直本人,在看到自己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俘受辱,最终在阵地上,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罪恶而又狂妄的一生(也有说法是他在绝望中烧掉了军旗后,切腹自尽)。
这场后来被称为“田纳鲁河之战”(或“阿勒鲁河口之战”)的战斗,以一木支队的毁灭性惨败而告终。美军在清点战果时,缴获了大量的日军文件、军旗、食品和个人物品。一个陆战队员,拿着一包缴获来的、印着“必胜”字样的日本饼干,笑着对他的战友说:“看来,天皇这次送来的,不光是米饭,还有饭后甜点呢!”
田纳鲁河的胜利,虽然在整个瓜岛战役中,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战斗,但其心理和象征意义,却是极其巨大的。这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陆军(或陆战队)第一次在地面战场上,以压倒性的优势,正面击败了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日本陆军精锐!它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岛上被困陆战队员的士气,也向日本人证明了,光靠“万岁冲锋”和“武士道精神”,在现代化的火力面前,是行不通的!
一木支队的惨败,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拉包尔的日本第17军司令部的脸上。他们终于意识到,瓜岛上的美军,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一场更大规模的、也更具决定性意义的“夺岛反攻”,开始在日本高层的愤怒和震惊之中,紧急地酝酿和策划起来。更多的日军精锐部队,比如川口清健少将指挥的“川口支队”,开始从拉包尔等地,搭乘着驱逐舰和运输船,利用夜色的掩护,源源不断地向瓜岛输送兵力。
这些在夜间高速航行、专门从事“偷运”任务的日本驱逐舰编队,被美军戏称为“东京快车”。
而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虽然取得了田纳鲁河的胜利,但他们的处境,依然是岌岌可危。弹药、粮食、药品日渐紧缺,疟疾、痢疾等热带疾病也开始在部队中蔓延。他们知道,一木支队的失败,仅仅是这场血腥盛宴的“开胃菜”。真正的恶战,还在后头。在南太平洋那湿热的夜空之下,一场围绕着亨德森机场和那几道关键山脊的、更加残酷血腥的拉锯战,即将拉开它漫长而又折磨人的序幕。埃德森岭、血腥山脊、炮火之夜……这些充满着死亡气息的名字,将轮番登上历史的舞台。而美军的航空母舰,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为了争夺瓜岛周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一场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杀。瓜岛,这座“地狱之岛”,才刚刚开始显露它那狰狞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