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29章 绝地营救(第2页)

目标,终于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位“山顶上的囚徒”,从这“鹰巢”之中,给救出来。

这个光荣而又九死一生的营救任务,希特勒没有交给他手下那些传统的国防军将领,而是直接点名,交给了党卫队里一个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但日后将名扬天下的人物——奥托·斯科尔兹内。

这位斯科尔兹内,时任党卫队上校,是个地地道道的奥地利人。他身高接近两米,体格壮硕如熊,脸上还因为早年决斗,留下了一道长长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刀疤。此人,不仅作战极其勇猛,胆大包天,更重要的是,他脑子极其灵活,是个天生的特种作战奇才,擅长各种渗透、破坏和非常规作战。希特勒觉得,要完成这种需要“想象力”和“胆量”的任务,斯科尔兹内这种“非主流”的悍将,远比那些循规蹈矩的普鲁士将军们要靠谱得多。

斯科尔兹内接到命令后,立刻就开始了他那充满了奇思妙想、也充满了致命风险的营救计划的制定。这个计划,被赋予了一个极其响亮的代号——“橡树行动”。

计划的核心,就一个字——奇!

他知道,强攻是绝对不行的。格兰萨索山势险峻,只有一条缆车通道,意大利人只要把缆车一停,派几挺机枪守住山口,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天上,以一种意大利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方式,直接降临到酒店的头顶上!

于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滑翔机空降突袭”计划,成型了。

行动兵力:12架dfs230轻型滑翔机,搭载着90名从德国伞兵和山地部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突击队员。这些滑翔机,没有引擎,在空中滑翔时,悄无声息,如同鬼魅,最适合执行这种需要高度隐蔽性的突袭任务。

战术规划: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对格兰萨索酒店周边的地形,进行了反复的、极其精密的空中照相侦察,仔细地分析了酒店的建筑结构、周边的风向、以及唯一一块可能供滑翔机迫降的、位于酒店旁边的、极其狭小的高原草坪。

个人荣誉与风险:斯科尔兹内本人,更是主动请缨,要求亲自参与这次突袭行动,并获得了“第一个冲进墨索里尼房间”的权利。这既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耀,也意味着他将承担最大的风险。

1943年9月12日,清晨。意大利中部的一处秘密机场。

12架dfs230滑翔机,在牵引机的拖拽下,依次呼啸着升空,消失在晨曦的薄雾之中。他们的目标,直指数百公里之外的、亚平宁山脉的最高峰——大萨索山。

下午两点左右,这支幽灵般的滑翔机编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格兰萨索酒店的上空。酒店周围负责守卫的200多名意大利宪兵,可能还在悠闲地喝着咖啡,晒着太阳,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死神,会以这样一种“天外飞仙”的方式,从天而降!

滑翔机迅速地与牵引机脱离,在空中盘旋着,调整着姿势,然后,像一群无声的鹰隼,以惊人的精准度,向着酒店旁边那块狭小而又崎岖的高原草坪,猛扑下来!

着陆的过程,极其惊险!草坪太小,坡度又陡,好几架滑翔机在着陆时都发生了侧翻和损毁。但大部分的突击队员,都安然无恙地从机舱里冲了出来。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从第一架滑翔机着陆,到斯科尔兹内带着突击队员冲进酒店,前后加起来,还不到四分钟!

酒店里的意大利守军,完全被打懵了!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拉响警报,或者拿起武器,德军的突击队员就已经冲到了他们的面前。面对着这些突然从天而降的、端着冲锋枪的德国“天兵天将”,以及斯科尔兹内那张充满杀气的刀疤脸,这些本就没什么斗志的意大利士兵,在巨大的突袭和政治震慑面前,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

斯科尔兹内一脚踹开墨索里尼房间的大门,第一个冲了进去。他看到,这位昔日的“领袖”,正穿着一件普通的西装,面容憔悴,神情呆滞地站在窗前,茫然地看着窗外那些正在集结的德国士兵。

斯科尔兹内走到他面前,挺直了身板,行了一个标准的纳粹军礼,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说出了那句后来被载入史册的、充满了戏剧性的话语:“领袖,元首派我来救您!”

墨索里尼看着眼前这个如同天神下凡般的德国军官,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眼中流露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混杂着激动、羞愧和颓唐的神情。他颤抖着嘴唇,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充满了悲凉的声音,低声回应道:“我就知道……我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是不会抛弃我的……可是……我已无国可归。”

营救行动,成功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把这位“前元首”给安全地带下山去?缆车站已经被意大利政府军给控制了,强攻肯定不行。

就在这节骨眼上,德国空军的一位王牌飞行员,驾驶着一架菲斯勒fi156“鹳”式联络机,以其惊人的驾驶技术,奇迹般地在酒店旁边那块狭小的高原草坪上,成功地降落了!

这架“鹳”式飞机,只能搭载两个人。斯科尔兹内不顾飞行员的反对,硬是把自己这个近两米的大块头,也塞进了狭小的机舱里,亲自护送墨索里尼。在极其惊险的超短距起飞之后,这架超载的联络机,摇摇晃晃地飞离了山巅,载着这位刚刚从“坟墓”中归来的“囚徒”,先是飞往维也纳,然后又转飞到了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