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失落的锰矿(第2页)
1月10日,在一阵短暂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从突出部的正面,率先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苏军的步兵集团,在刺骨的寒风中,向着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发起了冲击。然而,战斗从一开始,就进行得异常艰难。德军在这里,经营已久,他们精心布设了密集的、纵横交错的雷区,以及由地堡和堑壕组成的、相互支援的机枪火力网。
苏军的步兵,在开阔的、被白雪覆盖的平原上,成了德军机枪手和炮兵的绝佳靶子。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德军第6集团军,也展现出了顽强的防御韧性。他们依托坚固的纵深阵地,不断地发动小规模的反击。德军第17装甲师和第302步兵师的残部,像消防队一样,在防线上来回奔波,哪里有缺口,就立刻扑上去,用反击将苏军再打回去。
在进攻的第一周,苏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除了在几个次要地段,艰难地向前推进了10到15公里之外,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初期的失利,让前线的苏军指挥官——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德军如此坚固的防御,单纯的正面平推,是行不通的。在一场紧急召开的前线联席会议上,他们决定,必须改变战术,将“全面开花”,转为“重点突破”。
第二阶段.克里沃罗格方向的致命一击(1月21日–2月5日)
经过短暂的调整和重新部署,苏军将他们真正的“杀手锏”,亮了出来。
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将方面军中最精锐的装甲力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4近卫机械化军,秘密地集中到了突出部的北翼。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与德军在防线上进行拉锯,而是要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从北面,狠狠地切入德军防线的侧后方,直取重要的工业城市——克里沃罗格。
其战术意图非常明确:一旦占领克里沃罗格,就等于切断了其与南面尼科波尔之间的联系,从而将整个突出部内的德军主力,分割包围。
1月25日拂晓,在克里沃罗格方向,苏军的炮火,再次发出怒吼。紧接着,数百辆t-34坦克,在坚硬的冻土上,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德军防御相对薄弱的侧翼,楔入进去。
德军的防线,被这记突如其来的重拳,打得晕头转向。曼施坦因紧急将手中最后的机动预备队——第23装甲师,火速调往克里沃罗格方向,试图堵住这个巨大的缺口。甚至连正在其他地区休整的党卫军“维京”师的一部分,也被紧急派来增援。
然而,德军的这些零星增援,在苏军强大的装甲洪流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围绕着克里沃罗格的外围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苏军的坦克部队,与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反复地进行着冲锋与反冲锋。苏军的工兵部队,则在刺骨的冰雪之中,冒着炮火,搭建浮桥,以保障后续的坦克和重炮,能够顺利地渡过沿途的河流。
最终,苏军凭借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功地攻占了克里沃罗格外围所有的制高点。城内的德军,被迫放弃外围阵地,将防线,全部压缩到了市区之内,准备进行最后的巷战。
第三阶段.尼科波尔侧翼的瓦解(2月上旬)
克里沃罗格方向的成功突破,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在突出部南段,坚守在尼科波尔地区的德军部队,突然发现,他们的后路和补给线,已经被从北面杀来的苏军,彻底切断了。他们,已经陷入了南北夹击的绝境之中。
由崔可夫将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指挥的苏军第8近卫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趁势加大了从正面和南翼的进攻压力。
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霍利特将军,心急如焚。他再次向南方集团军群总部,发出了紧急撤退的请求。这一次,连远在“狼穴”的希特勒,在面对地图上那个即将被合拢的包围圈时,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失败已不可避免。在一度拒绝之后,他最终,默许了霍利特的“有限撤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