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春季的雷鸣(第2页)
当天,斯大林通过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列宁格勒的围困,已被完全粉碎!”
消息传来,整个苏联,都沸腾了。在列宁格勒城内,幸存的市民们,不顾一切地涌上街头,他们相拥而泣,欢呼着,将手中的任何东西,抛向空中。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付出了太多。
苏军的攻势,并未就此停止。他们乘胜追击,继续向南推进,并很快解放了另一座历史名城——诺夫哥罗德。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的猛攻之下,全线溃退了60至100公里。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攻势,以苏军的完胜而告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伤亡高达7.2万人,并丢弃了包括85门重炮在内的大量重装备。
希特勒,对这次惨败,感到了震怒。1月31日,他一纸令下,解除了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库赫勒元帅的职务,并再次派出了他的“救火队长”——以防守和坚韧着称的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来接替这个烂摊子。
列宁格勒围困的彻底解除,不仅在军事上,将战线向西大大推进,更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全国人民的士气。这座英雄城市的解放,成为了苏联人民心中,一个永不磨灭的、象征着坚韧与胜利的图腾。
在列宁格勒城下惨败之后,德军一路向西溃退,最终,在一条被称为“黑豹防线”的、依托卢加河和纳尔瓦河天然屏障的防线上,暂时稳住了阵脚。
新上任的莫德尔元帅,接到了希特勒的死命令:“死守爱沙尼亚,一步也不许后退!”
于是,从1944年的2月开始,苏军的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与德军重组的“纳尔瓦战役集群”,在爱沙尼亚边境的纳尔瓦地区,展开了一场长达数月的、极其残酷的阵地消耗战。
德军在这里,依托河流和被称为“蓝山”的一系列制高点,构筑了极为坚固的堡垒工事。更重要的是,防守这里的德军部队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沙尼亚、丹麦、挪威等国的党卫军外籍志愿兵。对于这些士兵而言,他们不仅仅是在为德国作战,更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以防止其再次被苏联占领。因此,他们的抵抗意志,异常顽强。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苏军对纳尔瓦防线,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强攻,但都在德军的顽强防御和有利地形面前,损失惨重,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北翼的战线,在这里,暂时陷入了僵持。然而,这种僵持,对于整个战略全局而言,并非没有意义。列宁格勒围困的解除,已经让苏军达成了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而在纳尔瓦的对峙,则成功地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死死地牵制在了这里,使其无法南下增援其他战场。苏军,也得以解放出大量的兵力,为接下来,进攻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做好了准备。
当北方的战线,在冰雪和泥泞中,陷入僵持之时,在遥远的南方,乌克兰的战场上,苏军发动了另一场旨在“毕其功于一役”的大规模攻势。
这次攻势的目标,是德国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其石油生命线所在的国家——罗马尼亚。苏军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希望通过一次凌厉的进攻,一举突入罗马尼亚境内,迫使其退出战争。
负责这次行动的,是刚刚在乌克兰右岸取得辉煌胜利的两位名将: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
4月8号,在摩尔达维亚地区,苏军发起了进攻。包括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内的苏军精锐,参与了这次行动。
在战役的初期,一切似乎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到4月中旬,苏军成功地突破了德-罗联军的前沿防线,兵锋直抵罗马尼亚的重要城市——雅西城下。
然而,就在苏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雅西,打开通往罗马尼亚腹地的大门时,他们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连绵的春季大雨,再次将战场,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极大地阻碍了苏军装甲部队和后勤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