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16集:人才培养新篇

沃土计划:苏式集团的人才棋局会议室的落地窗将黄昏的金辉切割成几何形状,投映在苏明远指间转动的钢笔上。红木长桌尽头,苏明辉正用激光笔划过投影仪上的柱状图,2025年第二季度的人力缺口数据像突兀的山峰,刺破了营收曲线的完美上升弧。

“东南亚事业部需要37名区域经理,新能源研发中心缺22个算法工程师,就连总部行政岗都空了14个编制。”苏明辉的指节叩在桌面上,“猎头挖来的人水土不服,内部提拔的断层严重,再这么下去,扩张版图就是画饼。”

年轻一辈的管理者们交换着眼神。坐在主位下首的苏晓下意识摩挲着笔记本边缘——她负责的海外市场拓展部,上周刚因为一个关键岗位的人事震荡,丢掉了印尼的一个亿级订单。

苏明远终于放下笔,金属笔帽撞击桌面的声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我和明辉商量过,要建‘沃土计划’,和高校捆在一起培养人。”

第一章象牙塔与商业战场的接口

“沃土计划”的启动会开得像场跨界峰会。A大商学院院长推了推金丝眼镜,看着苏式集团提供的培养方案眉头微蹙:“企业定制班我们做过,但你们要求学生大三就参与真实项目,这在学分体系上很难操作。”

“所以我们准备了双导师制。”苏明辉将一份文件推过去,“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框架,企业导师带他们做实战课题。比如你们正在研究的智慧城市供应链模型,可以直接对接我们在滨海新区的物流项目。”

苏晓坐在父亲身侧,留意到对面几位工科院校代表的眼睛亮了。她适时补充:“我们会开放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大四学生能接触到工业4.0的生产线。而且集团设立了‘承宗奖学金’,每年资助20名学生出国参加行业峰会。”

“承宗”二字让老教授们的表情柔和下来。苏承宗白手起家的故事在高校讲坛上被当作案例讲了无数遍,那份从学徒工手册里提炼出的商业哲学,比任何教科书都更具说服力。

签约仪式在A大百年礼堂举行时,苏晓负责对接的学生代表林哲正躲在后台背发言稿。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攥着卡片的手指发白,苏晓递过一瓶温水:“紧张?我第一次在董事会汇报时,把‘市场渗透率’说成了‘市场漏水率’。”

林哲噗嗤笑出声,抬头时撞进苏晓带笑的眼睛。她穿着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胸前别着苏式集团的银杏叶徽章,阳光透过彩绘玻璃落在她肩上,像为这场校企联姻镀上了层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