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集:回馈社会新举
星火计划:当商业帝国向年轻梦想伸出手
会议室的落地窗将城市的霓虹切成碎片,洒在苏明远鬓角的白发上。他面前的红木长桌尽头,苏晓正滑动着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像极了二十年前她第一次在父亲办公桌上看到的财务报表——只是如今,那些阿拉伯数字背后站着的不再是冰冷的资产,而是一个个带着体温的创业计划书。
\"上周收到的申请突破两千份,其中37%涉及绿色能源领域。\"苏晓将平板转向父亲,\"有个叫林墨的年轻人,用Ai技术做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模型跑出来的节能率能达到41%。\"
苏明远指尖在桌面上轻叩。十年前,当家族企业\"苏半城\"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时,他和弟弟苏明辉看着财报上不断攀升的利润,突然在某一夜对视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茫。那些在创业初期支撑他们的\"创新、拼搏、奉献\"信条,似乎在资本的狂欢里逐渐模糊成了会议室墙上的烫金标语。
改变发生在一次偶然的高校讲座。苏明远作为特邀嘉宾,看到台下无数双亮着光的眼睛,那些年轻人描述商业蓝图时挥舞的手臂,多像年轻时的自己。散场后有个学生追着他问:\"苏先生,如果我有技术但没有启动资金,是不是永远没机会?\"
那个夜晚,苏明远在书房坐了很久。他想起祖父苏承宗当年在战乱中守住染坊时说的话:\"生意不是只赚自己口袋里的钱,是要让跟着你的人、你脚下的这片地,都能喘上气。\"
\"星火计划\"的名字是苏晓取的。她在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放了段视频:偏远县城的青年在出租屋里用二手设备研发农业传感器,城中村的女孩对着手机直播卖家乡的非遗手工艺品。\"我们要做的不是慈善,\"苏晓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家族成员耳中,\"是搭建一个让星火燎原的平台。\"
第一章:破茧之门
林墨第一次走进\"星火计划\"办公区时,手里还攥着磨破边角的商业计划书。玻璃幕墙外是他只在财经杂志上见过的摩天大楼,而接待他的项目经理递来的薄荷茶,杯壁上凝结的水珠让他突然想起实验室里冷凝管的温度。
\"你的模型在理论上很完美,但有没有考虑过老旧小区的布线改造成本?\"评审会上,苏晓的问题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她身后的投屏上,正演示着林墨团队用三个月跑出来的城市节能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