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集:回馈社会新举(第2页)
年轻人的脸瞬间涨红:\"我们...做过初步测算,但实际施工可能...\"
\"不是可能,是一定。\"苏明辉从后排站起身,他曾主导过集团在东南亚的基建项目,\"去年我们在曼谷改造旧商业区,管线重置成本比预估高了27%。这里有份当时的工程日志,你拿去看看。\"
林墨接过那份装订整齐的资料时,指尖有些发抖。他没想到这个传说中的商业巨头会拿出如此具体的实操经验。更让他意外的是,一周后,\"星火计划\"不仅给了他们启动资金,还派了位曾参与过国内智慧城市项目的工程师驻场,在城中村的旧楼里陪着他们爬了半个月的管道井。
\"其实很多年轻人缺的不是创意,是一扇能推开的门。\"苏晓在季度总结会上对家族成员说。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个透明罐子,里面插着三十多面小国旗,每面代表一个被扶持的项目——从内蒙古的羊绒电商到海南的海洋生物降解材料,这些曾经蜷缩在城市角落的梦想,正被注入真实的商业血脉。
第二章:淬火之痛
麻烦在\"星火计划\"运行的第二个年头爆发。一个获得百万级投资的智能硬件团队突然陷入专利纠纷,竞争对手指控他们抄袭核心技术,网络上瞬间涌来大量质疑\"苏半城是否助纣为虐\"的声音。
\"立刻停止对他们的所有支持,启动法律程序撇清关系。\"家族会议上,一位堂叔拍着桌子。苏晓看着投影上那个创始人在镜头前哽咽的画面——三个月前,这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还在车库里给她演示产品原型,说想做出\"让独居老人有安全感\"的智能手环。
\"我们不能只在他们成功时递鲜花。\"苏晓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他们真的侵权,按法律办;如果是被恶意诉讼,我们要帮他们找到证据。\"
她带着团队连夜调阅项目所有研发记录,从代码提交时间到零部件采购发票,整整三天三夜。当他们把厚厚一摞证据送到法院时,那个年轻的创始人躲在会议室角落哭了。最终法院判决原告证据不足,而那个智能手环项目在风波后反而获得了更多社会关注,订单量激增。
\"商业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苏明远在事后对年轻的家族成员说,\"扶持创业就像炼钢,既要给他们燃烧的温度,也要在淬火时帮他们扛住形变的痛。\"后来,\"星火计划\"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小组,为每个项目配备法律顾问,这个决定在之后几年里,为至少七家企业规避了类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