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50集:续写辉煌篇章(第2页)

苏晓忽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参与市场调研的情景。那时她带着团队在西南小城的街巷里发问卷,被当地商户当成骗子赶出门。如今,她的团队在约翰内斯堡与当地部落长老共饮棕榈酒,在圣保罗的贫民窟里调试微型储能设备。那些曾经的挫折,早已化作此刻眼中的星光。

“我们准备成立‘承宗创新基金’。”苏晨忽然站起身,全息投影从他的指环中弹出,在空中勾勒出基金的架构图,“首期注资五十亿,专门用于孵化清洁能源领域的初创企业。我希望十年后,能在我们的产业链上看到更多像阿明这样的年轻团队。”

苏明远注意到苏晨的袖口露出一截红绳——那是当年苏承宗送给每个孙辈的平安绳,如今成了他们传承精神的信物。他想起去年在剑桥大学演讲时,一位教授问他:“苏先生,在Ai和区块链颠覆商业逻辑的时代,家族企业的护城河在哪里?”他当时的回答是:“在人心。在每一代继承者掌心传递的温度。”

会议结束时,外滩的钟声恰好敲响九点。苏明远和苏明辉并肩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陆家嘴的车流如织。年轻一辈们三三两两地走出会议室,苏晓正和阿明用中英双语讨论着非洲项目的细节,苏晨则在给美国硅谷的合作伙伴发视频语音。

“你看,”苏明远忽然笑了,指着远处一艘破浪前行的货轮,“就像当年我们送第一批成衣去欧洲时坐的那艘船。”

苏明辉点点头,从西装内袋掏出两张泛黄的船票——那是1992年他们兄弟俩远赴意大利参展的船票。票根上还留着当时用铅笔写的参展目标:“拿下三个欧洲订单”。如今,苏式集团的海外子公司已遍及四十七个国家。

“该交班了。”苏明远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记得我们第一次带苏晓去工厂,她蹲在机床边看了一下午,小手还被铁屑划破了。”

“现在她能带着团队在撒哈拉装光伏板了。”苏明辉的语气里带着欣慰,“刚才晨晨说的那个基金,让我想起父亲当年偷偷资助穷学生读书的事。”

两人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听着身后办公室里传来的键盘敲击声和年轻人的讨论声。那些声音里,有苏式集团初创时的拼搏劲,有开拓海外市场时的闯劲,更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锐气。

下午的董事会上,苏明远和苏明辉正式宣读了人事任命书。当读到“苏晓任集团全球战略发展总裁”“苏晨任技术创新委员会主席”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苏晓接过任命书的瞬间,触碰到父亲指尖的温度,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的话:“做生意就像种树,前人栽树时要想着后人乘凉,后人乘凉时也不能忘了培土。”

散会后,苏晓走到祖父的铜像前,轻轻擦拭着底座上“创新、拼搏、奉献”六个字。阳光透过穹顶的彩绘玻璃,在她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手机忽然震动,是阿明发来的照片——肯尼亚的孩子们围着刚落成的光伏电站,脸上映着太阳能板反射的光芒,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