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57集:当铺里的新当品(第2页)

小三赶紧在当票上记下“黑檀嵌宝蝎形佩”,笔尖在“估价”一栏悬着,忍不住抬头看老掌柜。老掌柜拈起茶盏抿了口,茶沫沾在花白的胡须上:“看它的工艺,该是前明的东西,只是这做旧的手法太新,像是去年才弄的。”

汉子的脸腾地红了,攥着木匣的指节泛白。“掌柜的明鉴,”他忽然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路引,“小的是归化城来的,这物件真是从沙窝里捡的,不信您看这路引上的官印。”

路引上的朱砂印确实是归化城衙门的,只是边角被风沙磨得发毛,墨迹也淡了大半。老掌柜盯着路引上的日期——光绪三年三月,正是塞外大旱开始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前几日收到的信,说归化城的驼队为了找水源,往南绕了三千里,不少人都困在了戈壁里。

“当多少?”老掌柜把茶盏往桌上一放,茶汁溅出些在当票上,晕成个小小的褐点。

“五十两……不,三十两就行!”汉子的声音发颤,“能给母抓药就行。”

老掌柜没应声,拿起铜秤称那物件。秤砣滑到“十五两”的位置时,秤杆才勉强平了。“黑檀木不值钱,翠榴石看着大,里面裹着沙芯,”他慢悠悠地说,“最多二十两,当期三个月,月利三分。”

汉子连忙点头,接过当票时手还在抖。小三望着他踉跄离去的背影,忽然发现木匣底还沾着片干枯的骆驼刺,刺尖上竟缠着根细麻线,线头上有个小小的结——那是西域商队标记物资的法子,他在苏东家的商路图上见过。

“掌柜的,”小三忍不住问,“那物件真是去年做旧的?”

老掌柜用麂皮擦着铜秤:“蝎尾的圆环里,刻着‘裕和’两个字,那是归化城最大的皮货庄,去年才开的。”他忽然往内堂喊,“去把苏东家请来,就说有西域的客人留了东西。”

小三这才注意到,蝎尾的圆环内侧确实有浅浅的刻痕,不细看真以为是木纹。他跟着老掌柜往内堂走,路过库房时,看见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当品:有镶金的牙牌,有裂了缝的玉簪,还有个缺了口的青花碗,碗底印着“成化年制”,据说是前清举人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