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暴雨倾盆,水泵告急!(第2页)
库房里接上了照明电和动力电,搬来了几张结实的工作台,甚至还特意调拨了一台小型的台式钻床和一台老旧但还能用的砂轮机,供小组临时使用。
有了这个根据地,攻关小组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老杨、小李、刘师傅三人的干劲也更足了。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是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开创性项目的一份子。
小李在秦奋绘制的电气原理草图基础上,结合库房里翻找出的一些还能用的继电器、接触器和按钮开关,开始动手搭建新的控制电路模拟板。遇到疑难问题,他会主动向秦奋请教,两人经常凑在一起,对着图纸和元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李对秦奋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略显别扭的小秦组长,变成了心悦诚服的秦师傅。
老杨则负责液压系统的修复和机械部件的清理、测量。他性子虽然倔,但对技术是没得说的。秦奋提出的很多修复思路和装配要求,精度之高,工艺之巧,都让他这个干了几十年钳工的老手叹为观止。他不再质疑,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经验和秦奋超前的理念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最好。一些需要特殊加工的小零件,他就自己动手,锉、磨、钻、攻丝,样样精通。
刘师傅的任务最重,也最关键——负责主轴和轴承座孔的精密加工。这几天,他几乎天天泡在机修车间的坐标镗床旁边。为了保证那台老旧的苏制2A450坐标镗床的精度,他反复校验主轴跳动、工作台垂直度、导轨直线度,甚至自己动手修磨了镗刀杆,制作了专用的找正工具。每一次试镗,他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进给量,观察着切削状态,力求将误差降到最低。秦奋也经常过去,和刘师傅一起研究加工方案,提供一些系统数据库里的优化参数和技巧。
秦奋自己,则承担了整个项目的核心——静压轴承的设计和关键部件的工艺规划。他白天和大家一起在库房忙碌,解决各种现场问题,晚上则回到宿舍,在灯下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绘图。静压轴承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流体力学、精密机械、材料学等多个领域。轴承间隙、节流方式、油腔数量和分布、供油压力、油液粘度、温升控制……每一个参数的选择,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反复的权衡。
幸好,有财富帝国系统这个逆天的金手指。系统知识库里不仅有成熟的静压轴承设计理论和应用案例,甚至还有针对studer磨床主轴特点的优化设计方案和仿真数据。秦奋需要做的,是将这些先进的知识,巧妙地转化为自己“设计”和“计算”出来的成果,并且要符合当前红星厂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
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一方面,他享受着这种掌控尖端技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他也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表现得太过“妖孽”,要让自己的进步看起来“有迹可循”,符合一个“勤奋好学,天赋异禀”的人设。
他会拿着自己画的草图,去请教技术科里一些研究流体传动的老工程师,他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期刊和书籍,他甚至会故意在计算中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然后再“恍然大悟”地修正过来。
即便如此,他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让所有接触到他的人感到震惊。
技术科的王科长,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初的不以为然和隐隐的排斥,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他开始主动关心项目的进展,偶尔也会到库房来转转,虽然话语依旧不多,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和探究。有一次,他看到秦奋正在计算油膜刚度的公式,甚至还主动上前,指出了秦奋引用的一个经验系数可能不太适用于高速旋转的情况,并推荐了一本更专业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