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时代的浪潮,谁主沉浮?(第2页)
刘师傅总是呵呵一笑,也不多说,只是淡淡地道:“年轻人有闯劲,挺好。前两天刚帮三分厂解决了个技术难题,好像是什么高精度的零件,老马挺满意的。”
一句“解决了三分厂的技术难题”,信息量就足够大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三分厂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状况,能让三分厂束手无策的活儿,难度可想而知。秦奋能搞定,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接着,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其他与红星厂有业务往来或者协作关系的单位。比如给红星厂提供原材料的、购买红星厂产品的、或者同属于一个工业系统的兄弟单位。八十年代的工厂之间,信息流通虽然不像后世那么便捷,但技术人员、采购员、销售员之间的走动和交流还是非常频繁的。
一次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会上,某仪表厂的技术科长老李正在抱怨他们厂一种精密仪表上的微型传动轴加工精度老是达不到要求,废品率居高不下。旁边一个红星厂设备科的人听到了,随口就提了一句:“哎,老李,我听说我们厂三分厂前段时间也遇到个硬骨头,是个体户帮忙解决的,好像叫秦奋,技术很厉害,要不你打听打听?”
就这样,“秦奋”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个挂着“星辰精密”牌子的小加工点,开始在市里部分工厂的技术圈子里,悄悄地流传开来。人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从红星厂出来的年轻人,技术过硬,胆子也大,敢接别人不敢接、或者接不了的高精度、小批量的活儿。
口碑,就像酿酒一样,开始慢慢发酵。而这发酵的结果,就是订单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在完成三分厂订单后大约一周,秦奋正在仓库里埋头研究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一本破损的《金属切削原理》德文版,仓库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被人敲响了。
秦奋有些疑惑,这个时候会是谁来?他走过去打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整洁的蓝色工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神情略带一丝急切和犹豫。
“请问……这里是星辰精密加工点吗?找秦奋师傅。”中年人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太确定地问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太年轻了,似乎不像传说中那个能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的“高人”。“我就是秦奋,您是?”秦奋打量着对方,确认自己并不认识他。
“哦!您就是秦师傅啊!真是年轻有为!”中年人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表情,连忙自我介绍道:“我叫孙建国,是咱们市东方仪表厂技术科的。”
“东方仪表厂?”秦奋想起来了,这是本市一家规模不小的国营老厂,以生产各种工业仪表和传感器为主,对零件的精度要求通常比较高。
“对对对,”孙建国连连点头,语气也变得热络起来,“秦师傅,我是听红星厂设备科的老张提起的,说您技术特别好,帮三分厂解决了大难题。我们厂最近也遇到点麻烦,想请您给看看,能不能帮帮忙?”
说着,孙建国小心翼翼地打开手里的布包,露出里面一支手指粗细、长约十公分的金属轴,轴身上有几段不同的直径,还有一段精密的梯形螺纹。
“秦师傅您看,就是这个,涡轮流量计里的核心零件,叫涡杆。材料是特种不锈钢,要求……要求比较高。”孙建国把一张图纸递给秦奋,“特别是这段梯形螺纹,精度要求达到6h级,还有这个轴颈,要求圆度0.003毫米,光洁度ra0.2。我们厂试了好几台精密车床,老师傅也想了不少办法,可这螺纹精度老是差一点,轴颈的圆度和光洁度也总是不稳定,废品率下不来,眼看一批出口的仪表就要交货了,我们科长急得嘴角都起泡了!”
秦奋接过零件和图纸,仔细看了起来。特种不锈钢加工本身就有一定难度,粘刀、加工硬化现象比较严重。而6h级的梯形螺纹,0.003毫米的圆度,ra0.2的光洁度,这在当时绝对是相当高的精度要求了,比之前导丝钩的难度还要大上几分!尤其是ra0.2的光洁度,几乎达到了镜面级别,普通的车削很难达到,通常需要精密的磨削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