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九八四,国庆阅兵的震撼!(第2页)
同时,他还对车床本身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他检查并再次调整了主轴轴承的间隙,确保旋转精度达到最优。用塞尺和百分表仔细检查了床鞍和中滑板的导轨间隙,并进行了微调,保证移动的平稳性和直线度。甚至还在床身的一些关键部位塞入了铅块和橡胶垫,以增加重量和阻尼,减少加工中的微小振动。
一切准备就绪,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秦奋选取了一根棒料,小心翼翼地装夹在卡盘上,用百分表反复校正,确保跳动在0.002毫米以内。
车削特种不锈钢,切削液的选择和供给至关重要。秦奋用的是他自己调配的、加入了硫化添加剂的乳化液,并且用一个小水泵持续不断地进行浇注冷却。
粗车、半精车的过程相对顺利,但秦奋依然小心翼翼,控制着切削用量,时刻注意着切削状态,防止出现振刀或者加工硬化加剧。
最关键的是精车梯形螺纹和那个要求ra0.2的轴颈。
车削梯形螺纹时,秦奋将车床转速放得很低,进给量也极小。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旋转的工件和缓慢移动的刀架,双手稳稳地操控着手轮,确保每一次进刀都精准无误。由于不锈钢的粘性,排屑并不顺畅,他需要不时地用小钩子清理缠绕在刀具和工件上的切屑。一把螺纹刀车不了几件就得重新刃磨,以保证精度。
当螺纹部分初步成型后,秦奋用自制的螺纹样板和千分尺进行初步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微调刀具位置和切削参数,进行最后的精修。这个过程反复了几次,才最终达到了6h级的精度要求。
接下来,便是挑战最大的轴颈精加工。
秦奋先用极其锋利的、新磨制的硬质合金车刀,以极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轴颈进行最后的精车。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对车床性能的极致压榨,他将轴颈的尺寸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左右,圆度也接近0.004毫米,光洁度大约在ra0.8左右。这已经是这台C618的极限了。
“接下来,就看研磨和抛光的了。”秦奋深吸一口气。
他先将转速降到很低,然后将涂抹好金刚石研磨膏的铸铁研磨套小心地套在旋转的轴颈上,双手轻轻施加压力,并做着轴向的往复运动。研磨膏中的微小金刚石颗粒,在压力下开始对轴颈表面进行微量切削。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需要极大耐心的过程。秦奋需要不断地调整压力和往复速度,并时刻注意研磨的声音和手感,防止研磨过度或者产生新的划痕。每研磨一小段时间,他都要停下来,用煤油仔细清洗工件和研磨套,然后在灯光下用放大镜观察轴颈表面的变化。
星星点点的微小麻面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均匀的、略显暗淡的光泽。尺寸也在一点点地接近最终要求。经过大约半个多小时的精细研磨,秦奋再次测量,尺寸已经非常接近目标值,圆度也提高到了0.003毫米以内,光洁度目测大约在ra0.4左右。“最后一步,抛光!”
秦奋换上精心准备的硬木抛光轮,涂上绿色的氧化铬抛光膏,将转速适当提高,再次重复之前的动作。这一次,他施加的压力更轻,动作更柔和。硬木轮在高速旋转的轴颈上摩擦,配合抛光膏的作用,对表面进行最后的“熨烫”。
奇迹发生了!
随着抛光轮的移动,轴颈表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光亮,之前研磨留下的细微痕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镜面光泽!灯泡的光线照射在上面,反射出清晰而耀眼的光芒!
秦奋停下车床,小心翼翼地取下工件,用干净的绒布轻轻擦拭。看着那段光可鉴人的轴颈,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没有专业的粗糙度仪,但凭借他后世的经验判断,这光洁度,绝对达到了ra0.2,甚至可能更好!
第一件试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