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九八四,国庆阅兵的震撼!
当孙建国带着东方仪表厂开具的正式委托加工单,以及用麻袋装着的三十多根经过粗加工的不锈钢棒料再次出现在“星辰精密”那略显寒酸的仓库门口时,秦奋心中的战鼓才算真正擂响。这一次的挑战,无论从材料特性、精度要求还是那个近乎变态的ra0.2光洁度来看,都远超上次三分厂的导丝钩。“秦师傅,料和单子都在这儿了,定金……我们厂财务说流程复杂,能不能先欠着,等交货时一次性结清?”孙建国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国营厂的规矩多,效率低,他也是没办法。
秦奋对此倒不意外,他现在还指望着靠口碑打开局面,也不在乎这点。“没问题,孙科长,我相信东方仪表厂的信誉。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这活儿难度极大,我需要时间进行工艺试验和制作专用工具,下周五交货,时间非常紧张。”
“明白明白!您尽管放手去干,需要什么配合,只要我们厂里能办到的,您尽管开口!”孙建国拍着胸脯保证。
送走孙建国,秦奋立刻关上仓库大门,将那袋不锈钢棒料搬到工作台上。图纸早已被他反复研究了不下十遍,每一个尺寸、公差、形位要求都烂熟于心。
“特种不锈钢,梯形螺纹6h级精度,轴颈圆度0.003毫米,光洁度ra0.2……”秦奋再次审视图纸,手指在ra0.2这个数值上停顿了许久。
在没有精密磨床的情况下,单靠车削达到ra0.2的光洁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普通精车能达到ra0.8到ra1.6已经算很不错了,ra0.4已经是极限操作。这ra0.2,意味着表面粗糙度的轮廓最大高度差不能超过0.2微米,那几乎是镜面效果了!
“看来,必须上精加工手段。”秦奋喃喃自语。
他的目光落在那台经过他精心调试和“魔改”的C618车床上。虽然只是一台普通车床,但经过他的调整,主轴跳动、导轨直线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可即便如此,硬碰硬地去车ra0.2还是天方夜谭。
“磨削肯定不行,没设备。那就只能……研磨或者抛光了。”秦奋的思路逐渐清晰。
研磨是利用磨料,通过研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去除微量金属,以获得高精度和低粗糙度的方法。抛光则更进一步,是用更细的磨料甚至不用磨料,依靠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和塑性变形使表面变得极其光滑。
考虑到涡杆的形状和尺寸,秦奋决定采用研磨结合抛光的方式来处理那个要求ra0.2的轴颈。至于梯形螺纹,6h级精度虽然也高,但还在可控范围内,关键在于刀具的刃磨和精准的进给控制。
接下来的两天,秦奋几乎没有离开过仓库。他首先花了大量时间来制作“专用武器”。
针对梯形螺纹,他找来几根高速钢刀条,在自己改装的小砂轮机上,极其小心地磨制了几把梯形螺纹车刀。这种螺纹刀的几何角度要求非常精确,尤其是刀尖两侧的牙型角和刀尖宽度,直接决定了螺纹的精度。他一边磨,一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用自制的简单投影装置反复比对,力求完美。磨好后,还要用油石进行精细的研磨,让切削刃更加锋利光滑,以减少切削力和加工硬化。
而针对ra0.2的光洁度,他则准备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研磨。他找来一段材质均匀、组织细密的铸铁棒,在车床上仔细地加工成一个内孔与涡杆轴颈尺寸相配合的开缝研磨套。研磨套的内表面被他用极其细致的手法刮研,形成均匀的网状储油槽。然后,他将从特殊渠道搞到的、极其珍贵的金刚石研磨膏,均匀地涂抹在研磨套内壁。
方案二,抛光。他找来几块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硬木,也车削成类似研磨套的形状,但内孔尺寸要更精密。他打算用这种木质抛光轮,配合极细的氧化铬抛光膏,进行最后的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