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新的目标,放眼全国(第2页)
王建军摇摇头:“问了好几家了,市场上要么没货,要么就是价钱太高,比钢材还贵。赵厂长那边也说,铜材比钢材更紧张,他们厂里都不够用。”
秦奋揉了揉太阳穴。钢材难弄,有色金属更难。星辰精密想要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
“系统,分析当前原材料困境的最优解决方案。”秦奋在心中尝试沟通。
【系统分析中……】
【当前困境核心:受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模式与价格双轨制,宿主难以通过常规市场渠道获取稳定、价廉、质优的原材料,特别是特殊钢材与有色金属。】
【可选方案评估:】
【1.强化南方渠道(马胜利线):潜力巨大,但见效慢,风险高,需持续投入。成功率:中低。推荐度:中。】
【2.深化本地关系(赵厂长线):依赖性强,受制于人,获取量与种类有限。成功率:低。推荐度:低。】
【3.开拓跨区域合作(横向联合):尝试与外地拥有材料优势的企业进行零件加工换材料等合作。成功率:中。推荐度:中高。】
【4.寻求政策突破口(特殊资质/外贸):尝试获取特殊经营许可或进入外贸领域,利用政策优势获取资源。成功率:中高。推荐度:高。】
【系统建议:方案4最具长远价值和突破性潜力。建议宿主积极寻找进入外贸领域的机会,例如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等。】
外贸?出口商品交易会?
秦奋心中一动。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个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瞬间点亮了他的思路。
是的,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窗口,那里汇聚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广交会的企业,往往在获取资源、政策扶持方面,有着普通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果星辰精密能够拿到广交会的入场券,哪怕只是作为配套厂商或者技术服务方参与,也意味着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通过外贸,可以赚取宝贵的外汇。有了外汇,是不是就可以绕开国内紧张的物资指标,直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原材料?或者,通过与外贸公司合作,用自己的加工能力换取他们手中的材料指标?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野草一样在秦奋心中疯狂滋长。
但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怎么才能搞到广交会的门票?
广交会的参展资格,在这个年代,管控极其严格,通常只有实力雄厚的国营外贸公司、大型工矿企业,或者少数受到重点扶持的集体企业才能获得。像星辰精密这样的个体户,连想都不敢想。
难道……要去找钱卫东?
秦奋想起了水泵厂。水泵厂虽然只是个地方国营企业,但听说他们的产品质量不错,似乎也有部分产品通过省外贸公司出口,赚取外汇。他们会不会有广交会的名额?
这个想法让秦奋的心跳有些加速。他决定立刻行动。
将手头的工作简单交代给王建军,秦奋顾不上炎热,骑上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二八大杠”,直奔城西的水泵厂而去。
到了水泵厂,门卫自然不让进。秦奋报上自己的名字和单位“星辰精密”,说是找钱卫东厂长有急事。幸好,之前因为加工那批高精度轴承座,钱卫东对他印象不错,门卫打了个内线电话后,居然很快就放行了。
在厂长办公室,秦奋见到了钱卫东。钱卫东大约四十多岁,戴着眼镜,身上有一股国企干部特有的稳重气息。
“小秦师傅,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那批叶轮做好了?”钱卫东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秦奋坐下。
秦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钱厂长,叶轮还在加紧做,不过……遇到点小麻烦。”
“哦?什么麻烦?”钱卫东关切地问。星辰精密加工的零件质量,他是认可的,解决了他们厂里一些老大难的问题。
“主要是材料……”秦奋叹了口气,将原材料短缺的困境简要说了一下,“特别是优质钢材和铜材,市场上太难找了。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钱卫东闻言,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现在搞工业,最头疼的就是材料。计划内的指标就那么点,根本不够用。计划外的,价格高不说,质量还没保证。我们厂也经常为这事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