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未雨绸缪,卡脖子的危机!(第2页)
更重要的是,这是美金!是实实在在的外汇!
“李科长,那这笔钱……”秦奋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问道。按照规定,个体户是没有外汇账户的,这笔钱该如何结算?
李科长笑了笑,显然早有准备:“按照规定,这笔外汇需要结汇。不过,考虑到你们是省里第一家直接为外商提供精密加工服务并成功创汇的个体工商户,意义特殊,我们已经向上面请示过了。这笔三百五十美元,可以按官方牌价给你们结算成人民币,同时,根据‘鼓励出口创汇’的相关政策精神,可以给你们批一部分‘外汇额度留成’,也就是相应金额的‘外汇券’!”
外汇券!
听到这三个字,连一向沉稳的王建军都忍不住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外汇券,在这个年代可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虽然名义上和人民币等值,但在黑市上,一块钱外汇券往往能换到一块五甚至更多的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只有用外汇券,才能在友谊商店等特殊场所,买到那些国内市场紧缺的进口商品,比如彩电、冰箱、日本手表、外国香烟等等。
“能给多少比例的外汇券?”秦奋追问道。
“按照省里的暂行规定,对于这种小额试制订单,可以给到30%的留成。”李科长计算了一下,“三百五十美元,30%就是一百零五美元等值的外汇券。剩下的七成,也就是二百四十五美元,按牌价结算给你们人民币。”一百零五块外汇券!还有将近七百块人民币!
秦奋迅速心算了一下,这笔买卖,不仅利润可观,还额外获得了宝贵的外汇券,简直是双丰收!
办理结汇手续比想象中要顺利一些。在李科长的帮助下,秦奋填写了几张表格,签字盖章(星辰精密的个体户公章第一次在如此“高大上”的文件上留下印记),然后在外贸公司的财务处,领到了厚厚一沓人民币,以及一百零五元花花绿绿、印着长城和天坛图案的外汇券。
走出外贸大楼,握着信封里沉甸甸的现金和那叠特殊“纸币”,三个人都有些恍惚,仿佛做梦一般。
“乖乖,一百多块外汇券!”刘小虎小心翼翼地摸着那叠外汇券,眼睛放光,“奋哥,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友谊商店买一台日本录音机了?”
秦奋笑着拍了他一下:“出息!这点钱就想买录音机?留着,以后有大用处!”他心里清楚,外汇券虽然好,但对于星辰精密来说,现阶段更重要的是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不过,他也决定,拿出一点钱和外汇券,给王建军和刘小虎发一笔丰厚的奖金,再改善一下车间的工作条件。人心齐,泰山移,这第一桶金的喜悦,必须大家分享。
然而,事情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星辰精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体小作坊,竟然能接到香港订单,加工出连外商都称赞的高精度零件,并且成功赚回了三百五十美元外汇!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红星市的工业系统内部不胫而走。
先是水泵厂的钱卫东厂长知道了,他特意打电话给秦奋表示祝贺,言语中充满了惊叹和佩服,还半开玩笑地说以后水泵厂出口的高端泵,核心部件是不是可以考虑交给星辰精密来做。
接着,消息传到了市机械局。一位主管技术的副局长对此事表示了高度关注,指示下属了解具体情况。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星辰精密那间位于小巷深处的车间——市经济委员会工业处的赵启明科长。
赵科长大约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穿着一身干净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看起来文质彬彬,但眼神中透着精明和干练。他的突然到访,让秦奋心里咯噔一下。经委可是市政府主管经济工作的核心部门,一个科长亲自下来,绝非小事。
“你就是秦奋同志吧?”赵科长没有摆架子,主动伸出手和秦奋握了握,“我是市经委工业处的赵启明。听说你们搞了个体户,还给香港老板做零件,赚了外汇?”
“赵科长您好!”秦奋连忙热情地招呼,心里快速思考着应对之策,“是的,我们也是运气好,在广交会上认识了一位港商,接了个小单子,试着做了点零件,侥幸得到了认可。”
赵科长一边听着,一边仔细打量着这个略显拥挤、设备也大多陈旧的小车间。当他看到那台被王建军“魔改”得面目全非、却能进行高精度加工的旧铣床,以及工作台上摆放的各种奇特的自制工具和量具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