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囤积居奇?我让你血本无归!
夜深人静,星辰机械厂那间被戏称为“技术心脏”的小屋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和某种不知名液压油混合的特殊气味,但这丝毫不能掩盖房间里洋溢着的兴奋和期待。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试验、修改和打磨,那套凝聚了研发小组心血的液压仿形装置,已经从最初那个略显笨拙、时不时漏油、响应迟钝的“试验品”,蜕变成了一套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外观也像模像样的“准产品”。
孙建国正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用塞尺检查着仿形阀阀芯与阀套的配合间隙,他身旁的李卫东则在记录着一组刚刚测得的液压系统压力波动数据。秦奋和马小军围在旁边,目光紧紧盯着安装在旧车床刀架上的那套银灰色的装置。
“再试一次,加工一个内圆弧,看看重复定位精度怎么样。”秦奋沉声说道。
马小军熟练地操作车床,启动液压泵,一股低沉的嗡嗡声响起。他推动操作手柄,刀架上的仿形触头轻轻抵住预先安装好的弧形模板。随着车床主轴旋转,刀架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开始沿着模板的轮廓,平稳而精确地移动,车刀在工件内孔切削出一条优美的圆弧。
切削完成,退刀,测量。
李卫东用内径千分尺仔细测量了圆弧不同位置的尺寸,报出一组数据。
孙建国取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将数据与图纸要求对比了一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最大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对于这种复杂内腔轮廓的仿形加工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稳定性和重复定位精度,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秦奋也长舒了一口气。为了达到这个精度,他们没少下功夫。从优化液压回路设计,减少压力损失和波动,到改进仿形阀的结构,提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再到选择更耐磨、密封性更好的材料制作关键部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研发小组的智慧和汗水。特别是孙建国,凭借他几十年的经验和一双巧手,硬是把几个关键的液压元件的精度和配合,做到了堪比专业液压件厂的水平。
“成了!”马小军兴奋地一挥拳头,“秦哥,孙工,这玩意儿太牛了!以后加工那些奇形怪状的零件,就不用老师傅一点点地靠手感摇了,效率至少能提高五六倍!而且还准!”
秦奋看着眼前这套凝聚了众人心血的装置,心中也是豪情万丈。这不仅仅是一套设备,它是星辰机械厂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第一个结晶,是他们从单纯的来料加工,向着提供技术、提供装备迈出的关键一步!
“孙工,小马,小李,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秦奋拍了拍三人的肩膀,“我们的第一个研发项目,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套液压仿形装置,就是我们星辰机械厂的第一个‘拳头产品’!”
“拳头产品?”孙建国、马小军、李卫东都咀嚼着这个词,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们知道,这意味着,这东西不仅仅是自己厂里用用,而是要推向市场,去接受用户的检验,去创造价值!
第二天一早,秦奋就组织了一次全厂范围内的技术展示会。地点就设在车间里那台加装了仿形装置的旧车床旁。
当看到刀架在液压驱动下,自动地、精确地车削出一个形状复杂的锥面零件时,围观的工人们发出了阵阵惊叹。
“我的乖乖!这车床成精了?自己会拐弯?”
“不用手摇拖板,就能车锥度和圆弧?太省事了吧!”
“你看那光洁度,比老师傅慢慢磨出来的还好!”
之前对研发小组“瞎鼓捣”、“烧钱”的议论,在亲眼看到成果后,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自豪。尤其是看到孙建国、马小军、李卫东这三个“研发人员”被秦奋请到前面,接受大家的掌声时,不少年轻工人眼中都流露出羡慕和向往。
秦奋趁热打铁,当场宣布:“同志们,这套由我们厂自主研发的液压仿形装置,经过反复测试,性能稳定可靠,能够大幅提高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我决定,给它命名为‘星辰一号’液压仿形装置!从今天起,它就是我们星辰机械厂对外销售的第一个正式产品!”
“星辰一号”!这个名字简洁响亮,又带着一股昂扬向上的意味。
展示会结束后,秦奋把孙建国请到了办公室,商讨“星辰一号”的推广和定价策略。
“孙工,‘星辰一号’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它卖出去。”秦奋递给孙建国一支烟,“您觉得,这东西,主要能卖给哪些客户?定价多少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