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66章 国际订单,纷至沓来(第2页)

没有犹豫,秦奋立刻整理好厚厚一叠盖着各个单位红章的订购合同,以及“星辰一号”的技术说明、成本核算、用户反馈,直奔工商银行。

再次见到吴科长,对方的态度明显热情了许多。显然,“星辰一号”在红星市引起的轰动,银行这边也有所耳闻。

“秦厂长,稀客啊!听说你们厂最近搞出了个宝贝?连柴油机厂的王厂长都赞不绝口?”吴科长笑着递过一支烟。

秦奋接过烟,开门见山:“吴科长,您消息灵通。不瞒您说,正是为了这个‘宝贝’来的。产品是好,市场也好,可我们厂底子薄,生产跟不上,急需一笔资金扩大生产。这是我们的订单合同和一些材料,您看看。”

吴科长仔细地翻阅着秦奋带来的材料,尤其是那一份份金额不小的订单合同,看得他眼神发亮。作为信贷科长,他最关心的就是贷款风险和企业的还款能力。星辰厂虽然是私营性质,规模也不大,但这款“星辰一号”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合同,已经得到了初步印证。

“嗯,产品确实不错,订单也很充足。”吴科长放下材料,沉吟道,“秦厂长,你需要多少资金?准备用什么做抵押?”

“我需要至少三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和补充流动资金。”秦奋说道,“抵押方面,我们厂现有的设备虽然有些老旧,但也值一部分钱。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这些订单合同!这些合同就是我们最可靠的还款保证!我们可以和银行签订协议,将‘星辰一号’销售的部分回款,直接划入银行账户用于还贷。”

用未来销售回款作为还款来源保证,这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思路。吴科长显然需要权衡。私营企业贷款,政策上虽然有所松动,但银行内部还是相当谨慎的。

秦奋看出了他的犹豫,加了一把火:“吴科长,我们‘星辰一号’现在是供不应求,每卖出一台,毛利至少在七八百块。三万元贷款,我们最多半年就能还清本息!这笔贷款对我们是雪中送炭,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笔风险可控、回报不错的业务。而且,我们星辰厂发展起来了,将来和银行的合作机会还多着呢!”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展示了盈利能力和还款信心,也描绘了长期合作的前景。吴科长低头思索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秦厂长,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我需要向行里汇报一下。不过,你这些订单合同很有说服力。原则上,我觉得问题不大。你先回去等消息,我尽快给你答复。”虽然没有当场拍板,但吴科长的态度已经让秦奋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这第一道坎,多半是能迈过去了。

资金问题看到曙光,秦奋的心情略微放松,但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紧随而至——管理。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业务的复杂化,原先那种秦奋一竿子插到底,几个老师傅分管各摊的作坊式管理模式,已经明显捉襟见肘。

订单一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物料如何衔接,工序如何安排,全凭老刘和几个班组长临时协调,效率低下,还容易出错。

小王一个人负责所有外购件和原材料的采购,既要跑供应商,又要管库存,还要验货,忙得焦头烂额,难免顾此失彼。有些不常用的物料经常断货,而常用的又堆积过多,占压资金。

为了赶进度,一些工序有简化甚至省略的苗头。虽然孙工盯得紧,但毕竟精力有限。一旦批量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客户咨询、合同签订、发货安排、上门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以前都是秦奋亲力亲为或者临时指派人手,现在客户遍布省内外,这种方式显然无法持续。

秦奋意识到,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相对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优化流程。否则,就算资金到位,设备更新,人手增加,工厂这台机器也无法高效运转起来。

他再次召集了老刘、孙建国、李卫东以及几个核心的班组长开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不再是抱怨困难,而是如何“建章立制,分工负责”。